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卢布尔雅那
波斯托伊纳溶洞
图说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波斯托伊纳溶洞”
波斯托伊那溶洞(POSTOJNSKA JAMA)

  该溶洞位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境内,首都卢布尔雅那,以南(偏西)约54公里的波斯托伊那市,是欧洲第二大溶洞。溶洞全长27公里,洞深115米,海拔562米。由比弗卡河的潜流对石灰岩地层长期溶蚀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英语:karst landform):地质界的专业名词解释
  喀斯特地貌,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斯洛文尼亚)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现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斯洛文尼亚地处伊斯特拉半岛,境内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分布着石灰岩地层,千百万年来,积水溶解了碳酸钙,形成了壮观的地下隧道、通道和洞穴组成的地下迷宫。
  最早来这里勘探的德国科学家,在一处叫喀瑞斯(Kras)的地区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石灰岩地貌,因为对他们来说拼读(Kras)这个斯洛文尼亚文字很难,于是他们稍作改动,把它称之为喀斯特(Karst),这就是如今一直被地质界沿用的喀斯特地貌这一专业名词的起源。
波斯托伊那溶洞是世界级的观光景点,多国的国旗在此迎风飘扬。
溶洞入口

  进入溶洞之前,先领取语音讲解器。游览时,根据步行道旁标牌上的数字,在讲解器上播放相应的讲解语音段落。
进入溶洞后,须先乘坐电车。
  电车行驰3.5公里后,到达步行游览区。游客下车后,沿着步行道游览。
  步行游览道,总长1.5公里。
  整个游览时间约四十分钟左右(含乘坐电车的时间)。即使,没有导游带领的游客,也不能在步行道中长时间停留,因为,工作人员会不断地提醒游客,快走(Fast)!
波斯托伊纳溶洞的特点(色):
  一、规幕巨大,对游客开放时间早
  溶洞全长27公里,洞深115米,供游客游览的区域,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十三世纪这里就开始接待游客了。
  1818年,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帝佛朗茨一世曾来此游览过。
  1872年洞内修筑小铁路,1884年安装电灯替换了蜡烛、火把、油灯。
  1967年建设的新式铁路使能够每天14,000游客乘坐观赏波斯托伊纳溶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该洞发展的黄金时期,平均每年接待90万人左右。
  二、洞内景观漂亮
  洞中,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千姿百态,颜色多种多样。各个洞窟,大小、形态各异。
  特别是,钟乳石的形状,大多数呈刀片状、针状。而国内溶洞中常见的冰淋状,在该洞却很少见到。
  三、洞内灯光(饰)十分简单
  洞中,只有照明用灯光,呈白色和黄色两种,据说,这是当地人认为,用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光线,才有利于保护洞穴内的地貌和洞内的小动物。
  没有国内溶洞中,必备的景观(造景)灯。相对来说,视觉效果要差些。
  四、游览波斯托伊纳溶洞,需要游览者,自己去发现美
  语音讲解器的解说词中,没有“这处景观像什么”,这样的提示。
  游览时,需要游览者,通过独立、仔细的观察,来发现美景。
  正如,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就不对具体景观,说三道四了。
呈针状的钟乳石
呈刀片状的钟乳石
  参观结束语,上电车前看到的,地下暗河上的堤坝。

  至此,波斯托伊纳溶洞的浏览结束!
感谢:浏览、支持!
摄影、后期、制作:邱泳昱
2018-09-182018-09-18
1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