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上海
上海苏宁诺富特酒店93
南京阅江楼


有南京人说,阅江楼和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是真的吗?

虽说以前团队建设时来过阅江楼,但没有探究过阅江楼的历史。走马观花,总体觉得景区很不错。

最近又去了趟阅江楼,花了四十元的银子。上午来到了南门,拾阶而上。过了检票口,看到的是“狮岭雄观”四个大字,还刷了金粉,真阔气。

按公园指路牌,右转继续上行。只见路两侧树木挺拔伟岸,灌木参差有序,郁郁葱葱,风景宜人。到了江南第一牌坊,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阅江楼。

阅江楼的外形就像架在空中的三十年前南京城南小巷里的棚屋,除了飞檐和琉璃瓦不同外,一样的无章、一样的杂乱。即使飞檐高高地飞起,整个建筑看上去趴趴的,不雄伟、不挺拔。我怀疑设计者是个老城南人,念念不忘老城南杂乱无章的棚屋 - 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

阅江楼里面倒是雕梁画柱,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处处可见。站在顶层向东看去,秦淮河两岸美不胜收。转到了阅江楼西面,只见多幢突兀孤立的高层住宅楼,将眼前的长江江面切割得七零八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被永远地留在了书本上。若在江东沿岸建造些多层住宅,既保留了长江的雄浑之美,又不妨碍你们挣了大钱,两全其美的事,为什么就不做呢?

多亏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沉淀深厚,没有用柱子一般突兀孤立的高层住宅将南京长江大桥切成了数段菜花蛇,万幸,万幸!

下山了。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还是在检票处,发现仪凤门上有人,于是右拐,欲上仪凤门。一条蜿蜒而精致的明城墙跃入眼帘。城墙约一米宽,沿山而建。右边墙内,墙与山平,墙平坡缓,花红柳绿,生机盎然。左边墙外,墙与河连,墙高河深,如临深渊,心惊肉跳。一墙连山河,里外两重天。

沿城墙走了数步,著名的且真实的天妃宫、静海寺尽收眼底。城墙太精致,站在城墙上不用挪步就可以全方位欣赏美景。向右,仰望狮子山的自然美景;向左,俯视天妃宫历史长廊。向前,蜿蜒的城墙消失在温柔的嫩树丛中;向后,伟岸的城墙直接连上了妩媚的仪凤门里。向下,波光粼粼的护城河日日夜夜守护着南京城;向上,郁郁葱葱的黛树林时时刻刻遮丑着阅江楼。巧工与天成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向前约一里路,是地藏寺。如此风水宝地,居然让一帮秃驴占着,可惜,可惜呀!

过了地藏寺, 是狮子山北面的登山道。和山南一样,树木郁郁葱葱。如果有人不想拾阶而上,可选择坐电梯。当然,没有一个人坐电梯,原因你晓得的!

从北面上山看到的第一座建筑,是“孙中山观江亭”。我想在孙先生来此之前,是没有阅江楼的。如果有,孙先生为什么不登高看远呢?

“孙先生观江亭”的周边都是密密麻麻树和灌木丛,根本看不见长江。可怜亭子里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和孙先生有关联的标点符号,可悲,可悲呀!

接下来是刻有朱皇帝“阅江楼记”的碑亭。没上过私塾的朱皇帝,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的“阅江楼记", 而他并没有休建阅江楼,他的子孙后代也没有修建。在这件事上,朱皇帝是一个标准的大忽悠。阅江楼是在公元2000年左右建成,景区号称阅江楼位列江南“四大名楼", 纯属胡说八道。可见南京忽悠和不要脸的文化传承是很好的。

走过碑亭是“文化长廊”,所画所刻的完全释诠了底蕴深厚的南京大萝卜文化。如此长廊,不如不建。

“文化长廊”的尽头,是已经登过的阅江楼。换了一个方向看,阅江楼还是趴趴的,不雄伟、不挺拔。我挺佩服设计者的,让一座楼的每个方向都能丑得一致,也是高手啊!

托景区的福,今天两登狮子山。如果景区在检票处“狮岭雄观”的墙上绘幅导游图,告诉游客们可以选择的游览线路,节约游客的时间或体力,是一件积德的好事,景区为什么就不做呢?以上可见南京的“作”和“不作为”。

所以,南京的城市建设、旅游服务任不重而道还远着哪!#民国风情拍照地
22天前2024-04-23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