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东至
历山风景区
上周日,我去了一趟历山。时值冬令,但依然暖阳如秋。历山景色,堪称一绝。
  历山全名为大历山,又称舜耕地。因一座掌形山峰,从波浪似的丘陵中突兀而起,直插苍穹,故称之“历山”。历山位于长江南岸东至县境内,主峰海拔372米。唐贞宗二年,在大历山北麓始建草规庵、隐龙庵、真人观,明朝建尧舜祠。迄今尚存有法藏寺、尧池、舜井、尧舜望江台、尧憩石、舜耕地等文化遗迹。
  相传古时的虞舜,从北方一路走来,见这座山树茂林丰,竹影婆娑,且前有田畈,旁有河湖,可耕可渔,可以制陶,遂在此定居下来。舜20岁时,名气就已经很大,他是以孝行闻名。史载,舜幼时家境非常困苦,早年丧母,吃尽苦头。因他对虐待、迫害过他的父亲和继母坚守孝道,故此在青年时即为世人称道。舜30岁左右,尧向四岳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诸侯一致推荐舜为继任者。尧还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负众望,他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农耕、制陶、捕鱼、睦邻友善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于是,尧几上大历山,请其下山辅政。舜50岁时,尧将帝位传给了他。舜继位后,披荆斩棘,治熏风,除水患,开辟了“尧天舜地”之盛世。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在中华大地一度传为佳话。
  历山是东至境内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之山,历来深受文人雅士青睐和推崇。我曾多次到访过历山,尽管这次是开着私家车上去的,但以往上山的辛劳和愉悦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大历山自山脚到山顶,人工开凿而成的坡梯有两千多级,且陡峭而高峻,攀登起来,一般都有些吃力,若要爬到山顶,没有一个多小时是不行的。好在沿途还有竹海、山花为伴,一路上尚有尧亭、尧舜望江台、尧憩石、碑廊等景处歇息。以前,听说过历山有伏虎、堆云、八公、白龙、燕子等六大名洞,但那也只是听说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嘉庆《东流县志》曾记载:“山之西有舜城,山之东有舜井,上有寻真观、草规庵;还有二池并列,在观前为水天池,甚旱不涸;在庵前者曰旱天池,甚雨不积,谓之舜池。庵之后有望江石,旁有潜龙庵,皆游览之地也。”古人有诗为证:山洞由来远,神龙曰隐眠;古篆苔痕蚀,新泉滴露涓;云从应有会,鸣蝉最高巅。
  这次因驾车上历山之故,山中的尧亭、舜井、碑廊等景点,都未再次拜访,但我感觉到了历山这几年的变化,一条新修的盘山水泥公路,更加方便了游客;山顶水电、网络一应俱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站在尧舜望江台上,远处的长江千帆竞渡,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05-032024-05-03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