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苏州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揽胜】一趟不留遗憾的旅行——重游苏州虎丘(上)
重游苏州虎丘

说起苏州,我年青的时候来过多次,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和同学们来看过。那时经常趁休息日,从无锡站坐50分钟的绿皮火车来苏州一日游,苏州的大部分景点都逛过了,不过大都是走马观花,拍拍照片走人。

多年之后,今又再次来到了苏州,想起宋代大文豪苏轼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都留话了,为不留遗憾,决定再游一次虎丘。

四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又来到了虎丘名胜风景区。游客广场上春日的阳光格外明媚,看看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室外温度竟然到了27-28度,真有点夏日的感觉。信步走到一处冷饮摊前,买上一盒久违的光明牌冰砖,坐在树荫下的桌子旁,咬上一口,瞬间便感觉暑热全消,只有一份跨越世纪的甜美,回味于唇舌之间,毕竟光明冰砖是我们青年时代的哈根达斯啊。

(图)

虎丘被称为“吴中第一山”,从牌坊中远远望去可以看到虎丘塔耸立其中。

(图)

虎丘历史悠久,但凡在历史上有点名气的文人墨客大都游历过虎丘。宋代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有诗云:“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这是因为当时的园林都是私家园林,普通游客没法进去游览,而虎丘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出名了(传说吴王阖闾的墓就在剑池下),可见虎丘在当年的受欢迎程度。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作诗做赋描述游览虎丘的感想颇多,今天让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再次寻找当年游玩的感觉吧。

(图)

走过牌坊,在虎丘山前广场上立有一尊青铜鼎,基座上刻有篆书“周王子吴鼎”,是2004年新铸的,原鼎失落了,已不知去向。

(图)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郊,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和苏州城的历史一样悠久。这座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美誉的虎丘,依托它秀美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出一幅吴地文化与江南山水完美结合的秀美画卷。

(图)

走过七里山塘河上的拱桥,拐弯不远就是虎丘山门,这也是游客入园的通道。

关于虎丘名称的来历,已有近二千五百多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死后葬于此山,入葬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北宋朱长文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清乾隆也赞同此说:“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

(图)

虎丘还有个名字,叫海涌山。这是因为在远古的时候,虎丘曾经是海边的一座时隐时现的小岛,沧海桑田的变换,让它遂渐从海水中脱离出来,慢慢成为一个小山。

(图)

走进景区,路旁古木参天满眼绿色,虽然阳光明媚,却凉风扑面,甚是惬意。走过石拱桥上,一头可爱的石狮子仿佛在向你打招呼:“哈哈,你又来啦!”

顺着登山石径行进,在路径东侧,只见一处巨石中裂如剑截。

(图)

这就是“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命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铸造宝剑,历经三月炉火仍未纯青,莫邪纵身跃入炉中,炉中金铁销熔,终于铸成了一对雌雄宝剑,干将将雌剑莫邪剑献予了吴王。

(图)

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巨石一劈为二,此石便被称为试剑石。在试剑石旁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其实,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

(图)

在石径另一侧不远,有块写有篆字“石桃”的石头,传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蟠桃会后偷了蟠桃回花果山路上掉下来的蟠桃化变而成的。

(图)

在登山石径的西面,有一座结构精巧的山庄,这就是拥翠山庄,在墙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图)

据说,拥翠山庄的兴建,与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洪钧有关,洪钧游虎丘时,饮憨憨泉,觉水质甘美,便建了这座庄园。因山上花木成片,庄内绿树相拥,苍翠欲滴,因此取名拥翠山庄。洪钧娶名妓赛金花后,便居住于此,拥翠山庄成为洪钧金屋藏娇的地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蘖海花》,就是以此为原型创作的。

(图)

顺着石径继续上行,路边右侧有一座亭子,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古真娘墓”,亭前摩崖有“香魂”二字。

真娘为唐代苏州名妓,以歌舞名噪一时,死后葬此,因墓上遍栽花卉,号称花冢。唐代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李绅等都曾为之题咏,墓遂与杭州西湖苏小小墓齐名。

白居易曾十二次游历虎丘,在凭吊真娘墓时,怀着无限惋叹之情写下了一首《真娘墓(墓在虎丘寺)》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图)

唐代谭彦良题一绝,最为警世,令后人由是搁笔,诗曰:“武丘山下冢累累,是处松楸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图)

在上山路径的最里头,就是虎丘的主景区。映入眼前的是几方凸出地面,表面较平整的巨石,这就是千人石,又名“千人坐”。据说,晋代高僧竺道生来此讲经,当时有千人围坐在这几块大石上听经,千人石由此得名。

竺道生,俗姓魏,是东晋南朝宋时的僧人,他主张顿悟的理念,对后世禅宗“明心见性”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

(图)

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坐”三个篆字,是明朝正德末嘉靖初出任苏州知府的胡缵宗所书。篆书“生公讲台”石刻,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他也是李白的族叔。

(图)

在讲台一侧的白莲池边,有一块刻着“点头”二字的方形石头,当时生公满腹经纶,口吐莲花,虽然吸引了无数信众,但信者却寥寥无几,于是生公便聚石为徒,对其说经,最后连这块石头也频频点头 ,故名“点头石”。

(因字数限制,其余内容请见下篇。)

#捕捉城市人文 #城市人文手记
19天前2024-04-15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