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泾川
大云寺•王母宫
【泾川大云寺】景区位于泾川县城北,是在北周宝宁寺、隋代大兴国寺、唐代大云寺和北宋龙兴寺遗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一个佛教文化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佛教资源丰富多样,曾因49年间相继三次出土佛舍利(1964年,出土隋唐佛祖真身舍利,被评定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出土北周佛舍利;2013年,出土北宋诸佛舍利)而数次震惊佛教考古界,舍利出土次数之多、数量之大、规格之高世所罕见,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供养研究中心”。
背景资料:公元601年10月,隋文帝杨坚以印度的护法王阿育王为榜样“弘法护教”。阿育王所建的84000塔,是在同一日修起的。于是,仁寿元年(601年)6月13日,在隋文帝60岁生日的这一天,下诏在30州建30座舍利塔供养佛舍利。钦定10月15日午时,30州“同下”(舍利入石函)。
当时的泾州属长安门户,京畿之地,14粒舍利于公元601年10月由高僧送到泾川,在大兴国寺建地宫,置函,供养。
公元690年9月9日,67岁的武则天登基,称“神圣皇帝”。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武则天称帝受到各方面的反对和阻挠。武则天对以女性经变故事为主题的《大云经》很崇敬,于同年7月将其颁行天下。
公元690年10月,武则天又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并总遣千名僧人,到各地讲解《大云经》。泾州大云寺选在大兴国寺遗址上建塔立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女皇敕建大云寺之举恰与佛祖舍利相遇,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巧合,于是请金银器制作大师,选宝石珍珠,做成铜、银、金棺椁,以硫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镌刻清楚朝代地点数量,入砖筑地宫,建塔立寺。 #小众发现社
05-082024-05-04
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