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邯郸
响堂山石窟
2024.5.9
位于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峰峰矿区,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石窟——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又名响堂寺石窟,开凿于北齐时期,后经隋、唐、宋、元、明各代加以增凿,逐渐形成了如今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的规模。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响堂山石窟由多个石窟组成,有北响堂、南响堂和小响堂(水浴寺)。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由南向北排列共有九个洞窟,大小佛像72尊。从左到右分别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又以大佛洞最为震撼,该窟进深11.8米,宽13米,高11.4米,置塔形柱三面开凿一大龛,正面龛内一佛两菩萨,正尊坐佛连座通高5米,佛背光浮雕塑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惟妙惟俏,妙不可言!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景区现存大小石窟7座,自下而上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和千佛洞,保存最完整也最美的当属千佛洞,为三壁三龛窟,洞深5.2米,宽4.6米,高3.75米。洞壁四周布满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佛像,据说有1028尊。门外两侧龛内各雕刻一尊力士,窟内三壁开大龛各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窟顶中心雕大型莲花,莲花的周围,雕刻着八个飞天,两两一组,飘飘若仙,形态各异,一对手执箜篌,两个手抚琴弦,一对翩然起舞,还有两身手捧莲花。远远望去仿佛置身其中,琴声悠扬,身姿曼妙,舞姿翩若飞花,衣带随风飘扬,实属响堂山窟顶雕刻中的精品!
据说北齐帝高欢陵寝便葬于此,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北齐帝高欢因病去世后,高洋便在响堂山建成了石窟皇陵,来安葬其父高欢。
随着时光推移,战火波及,石窟被毁严重,为防陵墓进一步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派考古队,对石窟进行了勘察,在无意中发现有几只鸽子飞到了北洞顶部的佛龛上。然后一转眼的功夫,鸽子就不见了。考古人员由此发现了一个佛龛背后的空洞。
然而,空空如也的洞穴既没有棺椁,也没有任何的陪葬品。随后,专家在洞穴的地面上发现了一些碎石块,上面有着非常精美的雕刻纹饰。仔细观察这些纹饰,可以发现它跟佛窟石壁上的雕花石是一样的。看来这些碎石块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就像其他几个佛龛一样,曾经立在了这个洞穴的门口,作为装饰把洞穴巧妙的隐藏起来。
据《资治通鉴》记载,笃信佛教的高欢把自己葬在了响堂山:“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顶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原来,高洋当年怕父亲的灵柩在战乱中遭到损毁,并将灵柩藏在石头当中。然后又杀了所有建造石窟的工匠,从而隐藏了皇陵的秘密。可惜,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北齐王朝灭亡。一个石窟修建者的儿子,顺着父亲生前的暗示找到了皇陵,并且盗走了里面的宝物……🍀
22天前2024-05-09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