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无锡
无锡锡惠公园
【观园】寄畅园与《二泉映月》——春游无锡锡惠公园(下)


(接上篇)

​(图)

篆书:瀹茗
瀹茗就是煮茶。

(图)

李苦禅题:竹炉山房

无锡惠山的“竹炉山房”在二泉上方,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茶室。竹炉山房原为惠山寺弥陀殿。1595年,邑人邹迪光修愚公谷园林时,将此殿更名为“竹炉山房”。

古人煮茶器具或凿石为灶,或以古鼎为炉,也有泥巴做的炉灶。惠山寺的僧侣和无锡乡绅,以竹茶炉替代石灶、泥炉、古鼎煮泉茗茶,是继陆羽《茶经》后,茶文化又一个划时代的开始。

竹茶炉内圆外方,竹篾作壁,陶泥为膛,炉心装储炭铜栅,甚是精致。

竹炉山房用水为就近的惠山泉,此泉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竹茶炉用松枝煮惠山泉水泡茶,松香芬芳,茶水晶莹,文人雅士即兴绘画题诗,“竹炉山房”因缘而生,名噪文坛。

(图)

明·沈贞《竹炉山房图》
(图源: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至此,喝茶的全套用具已经集结完毕,在惠山竹炉山房邀几位诗友,点燃松枝在竹茶炉中煮泡在二泉水里的阳羡雪芽茶,然后边喝茶边赋诗,想一想都是神仙般的生活啊。明朝著名画家沈贞将此情景画成《竹炉山房图》,将明代的意境留到了现代供我们欣赏。

(图)

无锡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惠山寺六次遭灾,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乱,2000年重建惠山寺,与“天下第二泉”一墙之隔。

(图)

至今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粱朝大同年间的龙眼泉、唐宋石经幢、唐代听松石床、宋代金莲桥、明洪武银杏、清御碑等。

(图)

篆书:听松

听松亭内有一块巨大的卧石上,刻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ning)的篆书“听松”二字,“听松石床”便由此得名。

(图)

惠山寺内侧坐落着华孝子祠,供奉着东晋时期的无锡孝子华宝。唐代便建立了专门的祠堂,这座祠堂历经多次兴废,现在的建筑始建于明朝,完工于清朝,保存得十分完整,也是惠山祠群中数量较多的孝子祠之一。

(图)

如今,华孝子祠已成为一处历史名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图)

塔影:远处塔影即是锡山龙光塔。

龙光塔位于锡惠公园内的锡山山顶,曾是无锡最高的建筑。

(图)

拱门篆字:伴月
山墙篆字:尤氏锡麓书堂

惠山天下第二泉庭院侧有个刻有“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上有长廊“垂虹廊”南北连缀着万卷楼、遂初堂和锡麓书堂。它们的主人就是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

(图)

篆书:映月


(图)

篆书:锡麓书堂

​(图)

碧山吟社

“碧山吟社”,秦旭于明成化年十八年(1482年)创办。初为十老社,后称“碧山吟社”。在无锡惠山寺旁“天下第二泉”南侧,明清两代,几经荒废,秦家后裔几经修缮复社。沈周画作《碧山吟社图》有乾隆的御笔题诗,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碧山吟社,是现存的当今格律诗坛最老的牌子,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

(图)

荷轩

(图)

惠山古镇牌坊:高山仰止

惠山泉被称为“二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泉映月”和瞎子阿炳。

(图)

阿炳的模仿者正在演奏《二泉映月》

(乐曲)

最后,让我们在苍凉悲怨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中结束这次锡惠公园的游览吧。
​​​​​​​​​​​​​​​​
篆书采撷:

(图)

凤谷行窝大厅前柱子上的篆书:杂树垂荫云淡烟轻;风泽清畅气爽节和。

(图)

金文:春风霭然至,令我思山中。选胜入名园,幽情浩无穹。回廊南北连,阿阁东西通。曲池泻清泉,高岗面崇峰。

(图)

寄畅园二十咏之十八,篆书:雨溢忽飞泉,泉流注深谷。我欲往从之,褰裳濯我足。

明代无锡人秦耀做有《寄畅园二十咏》,用诗歌描写了寄畅园二十景的情景。

(图)

寄畅园二十咏之十六,篆书:盘桓抚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吾贞。

(图)

寄畅园二十咏之二,篆书:绕屋皆筼筜,高斋出幽敞。时和寒泉鸣,冷冷滴清响。

(图)

在惠山寺的一处高台墙上,刻的这几个篆字,绝大部分人是认不全的,应是“俯察仰观”(頫察仰观),“頫”通“俯”。

仰观俯察这四个字出自《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又有一说“仰观俯察”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图)

竹炉山房门两旁柱上篆书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衲子是和尚的别称)


以下是二泉书院回廊墙上的石刻,现将篆书内容释文如下:


(图)

篆书:令色絪缊犹春于绿;超心炼冶与古为新。

(图)

篆书: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宋史邵子(邵雍),本传事共城令李之才,受河图雒(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㒸(遂)衍伏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而世之知其道者鲜矣。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颐、张载、二程都是两宋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的象数学体系,企图用一个完整的图式来说明宇宙演化和社会、人生的全部运动程序。这个象数体系虽是由主观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个把象数学理论和方法同理学思想相结合的理学大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响很大。

(图)

篆书:邵子诗
耳聪目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
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知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廿二世孙涵初书

​(图)

篆书:易情轩诗
当年邵子在共城,图像方圆见易情。
谁把羲文判先后,我从对待悟流行。
韩宣观象思皇古,虞氏吞爻玩魄明。
一日天𠣘(周)过一度,四时成序验生生。

(图)

篆书:四时合序图诗
卦位干支各一𠣘(周),山分廿四妄寻求。
左旋不息天行健,右转无形日度留。
躔别中西虞法古,建殊夹丑夏时优。
侯占七十还余二,坤暑乾寒六府修。

本人只是研究篆字,并将篆字做成计算机字库,至于以上篆书诗文的释义,还请有心人自己研究探索吧。
24天前2024-04-16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