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绥芬河
北海公园
阅古楼
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侧,左傍琳光殿,右近分凉阁,与太液池对岸的震旦香林遥遥相望,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藏在紫禁城内养心殿西室(暖阁)中,并取三部法帖为稀世之宝意,降西室命为三为“三稀堂”。次年乾隆皇帝为编制《三稀堂法帖》,特令户部尚书梁诗正、军机大臣汪由敦、吏部侍郎蒋傅等,从《石渠宝笈》所收魏晋以来名人书法墨迹中,“择其优者,编次抚勒”,共收集魏、晋至明末的135位书法家的楷、行、草书作品340件;另有新题跋200多件、印章1600多方、共9万多字编成三十二册。

乾隆皇帝为了让这批艺术品更好地流传于世,又令和硕和亲王弘昼、和硕果亲王弘曕、多罗慎郡王允禧总理刻石事务,将这批书法作品摹刻上石,并于乾隆十八年,在北海公园修建一座两层高的建筑——阅古楼,用以陈列这批珍贵的书法石刻。

建成后的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西北麓山坡下,面略西北,依山而建,呈D形,两层均有围廊,共25间,左右围抱相合,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建筑面积685.33平方米,全部书法石刻共计495方。每方石刻长0.95米,宽0.3米,厚0.10米,内阁大学士董邦达、户部侍郎中戴临担任写签校对,王镌刻上石则由内务部高手宋璋、扣住、二格、焦林担任。

阅古楼自建成后于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均有修缮,尤其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内务府御书处将《三稀堂法帖》石刻内,除较大的三寸、四寸字外,其余一寸、二寸及印章共9万多字重新剔刻一遍,并在每方石刻的周边加刻花纹。

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对这批书法石刻进行保护与展示,特遴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批精品书法石刻制作拓片放置一层厨窗内以方便游人观赏。北海公园


阅古楼景区参观须知
一、 阅古楼景区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8:00——18:00(17:30停止入园)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8:30——17:00(16:30停止入园)
景区周一闭园,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阅古楼景区二楼部分每周二分时段开放,并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开放时间及义务讲解时间:
10:00——11:00
14:00——15:00
三、因开放区域面积有限,为确实文物古建安全及游客游览感受,景区瞬时不超过100人。
25天前2024-05-14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