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蚌埠
蚌埠博物馆
两汉的铜镜,已成为丝路上的一种商品!
铜镜是古人整束衣冠、修饰仪容的生活用具,起始于商周。战国和汉代,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流行期和繁荣期。

战国中晚期,铜镜逐渐进入社会各阶层。楚国是战国时最重要的铜镜产地,楚式镜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常见镜种有山字纹镜、禽兽纹镜、花叶纹镜、连弧纹镜等。

汉代,铜镜已经变成一种商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汉镜也作为商品在丝路沿线流通。

两汉,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发展。铸镜中心都在离铜矿区较近、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会稽郡的治所山阴(绍兴),江夏郡(广汉北),蜀郡(成都)等。

汉镜铭文中出现了许多“尚方”铭及纪氏铭。“尚方”是汉代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属少府。

西汉开始,纹样趋向程式化设计。透光镜会反映出镜背花纹的影像,古人称为“幻镜”。

星云镜又称“百乳镜”,为数目不等的乳钉,以曲线相连,流行于西汉武帝、昭帝时期。它既是对天文星象的抽象描绘,也表达了汉代先民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博局镜,又称规矩镜,起源于汉代的六博戏棋局,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 ”镜。 将博局与四神、羽人、瑞兽、珍禽交汇在一起,传达阴阳五行和神仙思想。

最早的博局纹见于西汉武帝早期,流行至东汉早期。王莽时期"托古改制",博局镜尤盛,水平极高。

四神镜,也叫作四象镜、四灵镜,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雀、北方玄武(龟蛇含体)。两汉时期,演化为道教信奉的神灵,被赋予了“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神职能。

四乳禽兽镜流行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五至八乳禽兽镜,则流行于东汉中晚期。
#去博物馆探秘 #就是爱看展 #博物馆奇妙漫游#夏日新趣处 #安徽旅游攻略
24天前2024-05-14
9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