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赤水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我们在大山的褶皱里与历史对话
4月,接到领导临时通知,“我们得去赤水店看一看”。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又带着打工人的一丝烦躁,我们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丙安镇的赤水匠庐·雅路古。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雅路古,在到达之前我们认为那不过是个充满网红气息的地方。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当我们真正踏上那一寸土地时之前的傲慢与偏见就被消灭的一干二净了。习惯了城市里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新鲜感总是稍纵即逝,很快,我们对分店丧失了“兴趣”,便决定去距离分店5分钟路程的丙安古镇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分店小伙伴阿强(丙安镇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在赤水河旁的丙安古镇。丙安古镇不似人来人往繁华热闹的大理古镇,这里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甚至在古镇的石路上都能看到大量肆意生长的绿意,像是“荒废”已久的空城。走在充满历史记忆的石路上,遇到的更多的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和零零散散的游客,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在这里倒是成了“稀有品种”。细细询问,阿强对我们说:“古镇里面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轻人都搬到城里去了”。是的,老人们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代表了古镇,他们如同一本陈旧的画册,描绘着岁月与时光的沉淀,他们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大山沉淀的历史,有着对生活的坚守,对家园的眷恋,一切都在那沉静的目光中得以表达,给到这里来的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我们似乎也明白了古镇中随处可见的绿意,像是弥补了这里缺少的新的希望。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漫步其中,触摸一砖一瓦,脑补着曾经这里人来人往的场景。如今人去楼空,竟然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因为当时的房屋和家具,甚至各种生活用品都还在,厚厚的灰尘变成了一种保护,轻轻拂去尘土,像是一次属于我们的考古。
黑格尔曾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是灰烬深处仍有温度。指尖轻轻地触碰,铁马金戈般的场景涌上脑海。历史的昨夜,如同骄阳般炽热,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作为红军赤水作战的渡口之一,丙安古镇也有着诸多“红色”印记。1935年1月,红军两个师的指挥部驻扎于此,以数场战斗揭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看过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痕迹,我们穿过东华门拾阶而下,站在双龙铁索桥上。清风拂过,低头往下看浑浊冰凉的赤水河在脚下流过,眼前浮现当年红军们艰难过渡口的壮举。红色的赤水河,悠悠的古盐道。一座铁索桥连接着的不仅是千年军商古城堡,更连接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一面墙都有话语,而当夜晚灯光亮起时,这本无字的历史书我们又多翻了一页。
沿着河谷回程,大大小小的“野”瀑布映入眼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得具象化。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颗果实带动一片产业...许许多多的故事生动的印证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并不仅仅是指土气,它还包含着我们民族根深蒂固的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这种执着与热爱,源于我们世世代代对于土地的依附。与其说离不开土地,不如说是被土地束缚住了:从头到脚心。将原本废旧房屋和荒废土地进行修复改造,将文化与自然结合,重塑乡村生命力从而带领更多离乡人归巢,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我们想将那些乡村里世人忽略的美好重新带到大家的眼前,传承与保护民间文化和自然环境,关注中国农耕文明进程和乡村振兴实践,为每一位到达匠庐的朋友呈现跨越千年、历久弥新的新时代乡土中国。
25天前2024-05-15
18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