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徐州
徐州博物馆
徐州看展|徐博天工汉玉精美文物一览(二)


◇ 藏品名称:西汉金缕玉衣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长175、宽68厘米
◇ 藏品来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
◇ 文物介绍: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左右手套、左右靴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均由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白而温润,呈半透明状。该玉衣所用玉片4248片,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玉鞋片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有1毫米。在四角或周边钻孔,单面钻,孔径极小。玉片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根据玉衣出土时部分金缕遗留痕迹测得,金缕的直径有四种规格即:0.70、0.62、0.52、0.44毫米。其打结的方法是以一根金丝四孔连缀并在正面盘绕为螺结。

玉衣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塞石上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不少玉片在抽金丝时被损坏。2001年徐州博物馆对玉衣进行修复。该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

◇ 藏品名称:西汉鎏金铜龙架玉枕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通长37、高11、宽16.5厘米
◇ 藏品来源:徐州后楼山M1
◇ 文物介绍:鎏金铜做枕架。枕架四角铸有四条龙,龙首高昂,前爪挺立,龙尾相交镂铸于枕架底部,枕架放置玉枕,枕为木芯,外镶嵌玉板,朝上一面板雕刻二龙形纹,正面中间有一长方形铜框,框内有4块长方形小玉片,左右两块上部各有一铜铺首衔环,内侧面由8块玉片组成,中间一块透雕虎形,玉枕及枕边框用金箔装饰。

◇ 藏品名称:玉枕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长28.7、宽9.5、高8.5厘米
◇ 藏品来源:1996年火山刘和墓出土
◇ 文物介绍:枕身为长方形,枕面与前后两侧各镶贴有三组玉片,并以金箔切条贴在玉片上组成菱形及三角形图案,周边以金箔包边。枕面中间一块玉片呈青白色,未用金箔装饰,抛光极为平滑,一侧并有圆润的抹角。枕面两侧各用五块三角形玉片组合而成,拼缝处贴有金箔。枕两端各以两块或三块玉片组成,并镶有鎏金铜鼻环,环径5.5厘米。徐州地区出土的此类盒形玉枕,一般多用金箔装饰,十分华丽精美。

◇ 藏品名称:玉面罩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长35、宽28厘米
◇ 藏品来源:1984年子房山三号汉墓出土
◇ 文物介绍:面罩由23件玉片勾勒出人的五官。玉片中有22件穿l—4孔,表明应缝缀在织物上。面罩额部由7件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玉片组成。眼由4件璜形玉片组成,玉片表面饰有涡纹,似用整件玉环截成。耳是分置两侧的2件璜形玉片,耳挡由2件素面小玉璧组成,玉璧四周有管钻痕迹。鼻为1件上窄下宽的玉片,正中饰夔龙纹,其余饰涡纹。颊由2组4件玉片组成。口由1件长方形玉片和2件璜形玉片组成,璜形玉片置于口两侧,上饰谷纹,两璜锯切面完全重合,当是由1件玉璧对剖而成。面罩除用不同形状的玉片象征五官外,在额、颊等部位有较多的装饰玉片,较为形象和写实。这种写实风格和直接将玉片缝缀在织物上的方法,反映了汉代对以前玉面罩的承袭关系。     

用于覆盖死者面部的面罩起源较早,古籍中有瞑目、布巾、覆面之说,考古发现的实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玉面罩,是以象征五官的玉片缝缀而成,均较为写实。汉代玉面罩延续了早期写实缀玉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完整的组合。玉面罩多利用残旧玉器改制组合而成,这种改旧翻新的方法与玉衣片的制作相同,表明当时对制作、使用玉面罩和玉衣的认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

藏品名称:玉卮
历史年代:西汉
藏品尺寸:高11.8、口径6.7厘米
藏品来源: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

玉卮由半透明的和田玉制成,温润光亮。然盖呈淡青色,卮身青色泛黄,显系两块玉料雕琢。器盖、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盖纽为五瓣柿菱形。盖面四周凸雕三枚柱状纽。器身呈筒形,口略大,下有三兽形足,挺拔而不失稳重。口沿及底边各有一卷云纹饰带,其间满饰勾连雷纹,整洁而优雅。此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ref:她说徐州、孔府玉庄玉文化研究院

商户名:徐州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和平路118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16:55做清场准备)

#旅行过家家 #跟着宫崎骏游欧洲 #春天玩点花的 #五一旅行任意门 #夏日亲子初游路线
26天前2023-07-05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