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重庆
下浩老街
重庆下浩老街一日游
早前枯水期时,长江江水枯竭,千年石龛破水而出,号称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浩月题刻与造像重现在世人眼前。宛如序曲一般,作为龙门浩历史文化片区最后的隐世之地——下浩老街,像一幅绘就着城市传统人文风貌的生活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站在长江边上的下浩里入口处,望着悠悠长江,寻根溯源,顺着她波澜不惊的目光,便可将时间倒转到北宋年间。下浩里所在的龙门浩区域在北宋时名为江口村,而它更名为龙门浩时还有则趣闻。在北宋嘉祐元年春,大才子苏轼赴汴京赶考,路过恭州,偶然瞧见水中卧有似龙的巨石将江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向外系水流主泾,向内形成泊船良港。于是,苏轼便将江岸边的村落江口村改名为龙门浩。后来,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龙门浩水运畅通,逐渐延展出上龙门浩、下龙门浩的地名,而下龙门浩就是今天的下浩里。随着时间的更迭,经过湖广填四川大迁徙、清末民初开埠热和抗日战争举国内迁 3 次发展大机遇,下浩里不仅留存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还有很多名人轶事。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米市街 1 号门扉上的诗句,下浩里的浪漫也随之迎面扑来。紧接着走过袁隆平旧居,抬眼一瞧便可看见依山傍水而建的川渝民居,像积木一样汇集在一起,而穿街而过的溪水奔涌着注入江边深潭。继续沿着街道向前,便可路过曾经的法国永兴洋行、温家院子、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老建筑。待路过董家桥后,进入下浩正街,一条宽阔的青石板大道穿街而过,继续向前,便可抵达比利时大使馆的旧址。回首望去,下浩里老街路上也留下了不少名人的踪迹。为逃避战火,在下浩里望耳楼住了八年的作家张贤亮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随父母来此处寄居在下浩里的狮子口 ;而将川江号子唱到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的陈邦贵也是从下浩里走出的,由此可见重庆南岸下浩里绝对称得上人杰地灵之地。正是基于此,下浩里的人们想要在城市化进程中用自己的方式留住那段时光,在他们眼中,下浩里是重庆最后一片未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掩盖的净土,是他们永恒的精神乐园,也是他们想要守护的童年老街。
13天前2024-05-20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