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龙岩
永定土楼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是一种在福建省巨型围绕式建筑,它利用不加工的生土来作为承重墙,外形又像把空旷的内地包围起来,因此用“围”字或“土”形容这种建筑。
其功能是四代同堂、居防合一,总数约三千余座,主要分布地区包括中国福建省的龙岩市永定区和漳州市南靖县、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福建土楼是中国东南地区、东南亚华人的特色民居,起源于唐末宋初,在明末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现在的布局,在民国时期数量明显增多。土楼是华北-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为了躲避战争而迁移至南方定居的全家大院,出于自身安全考量,于是极端强化了建筑的防御功能。因为中国总是周期性的发生朝代更替,所以这种适合防御的大家族混居的建筑形式一经发明,就被迅速扩散至福建各地,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福建土楼因为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囊括全族的便利性,被认为是中国各式民居中的一个大分类。
土楼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献。其中《重修虔台志》记载着闽西的土匪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永安与连城的交接处建立了两座福建土楼。而1573年的《漳州府志兵防志》则记载漳州地区居民开始建筑土寨以抵御海寇的骚扰。
2008年7月6日 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 #福建旅游
12天前2024-05-22
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