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西安
陕西考古博物馆
犍陀罗艺术之韵,佛教造像之光
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雕塑艺术,深刻影响了键陀罗艺术的发展。人物形象融合了希腊与中亚特征,采用古希腊式的理想化现实主义风格表现。

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后衰微,开创性地赋斌予佛陀人性化形象。受希腊艺术影响,典型犍陀罗风格中的佛陀具有波浪般的卷发、厚重流畅的衣纹纹、高鼻薄唇的面部特征以及安宁的微笑。

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在犍陀罗和笈多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本土特色。其典型风格是造像工艺精细,多以黄铜制造,佛陀眼中嵌银,佛座上加垫。这一风格对西藏西部阿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南亚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丰富多样,大乘佛教造像以技艺高超的婆罗浮屠浮雕为代表;小乘佛教造像中,素可泰风格造像展现超然审美,孟人风格造像则最具本土特色。

在5-8世纪,佛教寺院布局由佛塔中心,逐渐转向以佛殿为中心的布局。印度古代佛塔多为圆形,在东亚主要转变成方塔形。唐代佛教盛行,佛塔形象与传统葬俗融合,形成独特的塔式罐形制。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4世纪﹣7世纪),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先后接受由中国传入的佛教信仰,其早期造像多仿北朝风格,之后形成如"百济的微笑"、新罗的弥勒下生思惟像等本土化特征。

迦毕试国是中亚古国,其佛教艺术风格是在犍陀罗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中亚本土传统及袄教火焰信仰而形成的。其典型特征是佛象"双肩出火",又称"焰肩佛"。这被认为是借鉴自中亚王者或袄教神明的表现手法。
#就是爱看展 #五一旅行任意门 #假装在国外 #去博物馆探秘 #捕捉城市人文
24天前2024-05-22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