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腾冲
硕宽茗屋遇见腾冲走进家所见皆吉祥公寓(观自段分店)61
九层灵塔倚阑干 俯瞰烟柳瘦西湖

“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是清乾隆皇帝写扬州大明寺的题联,大明寺在市区西北郊,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乾隆三十年亲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建九层“栖灵塔”供奉佛骨,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又称“栖灵寺”,唐李白登塔诗赞:“宝塔凌苍苍,登攀揽四荒”。
大明寺前牌楼是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正面有篆书“栖灵遗址”,背面有“丰乐名区”,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牌楼前有石狮一对,雕镌雄健,是扬州名刹重宁寺遗存,60年代移至此处,东西院墙上分别嵌有“淮东第一观”、“天下第五泉”。
牌楼后是天王殿,即大明寺正门,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面“国泰民安”,阴面“风调雨顺”,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莲花高台供奉释迦牟尼大佛,大佛背面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
大明寺历史文化“风流宛在”,文人墨客积淀厚重文脉。
平远楼,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取意宋画《山水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现为方丈室。
平山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建,凭栏远眺 “远山来与此堂平”,苏东坡修建造“谷林堂”和“欧阳祠”,谷林堂取自苏东坡诗“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匾额集自东坡法帖,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
西园,又名芳圃,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古木参天,山湖相映,湖中有泉,唐《煎茶水记》记载:此泉水当时评为“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园内有“御碑亭”,内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块。
鉴真纪念堂,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1973年建成,鉴真东渡日本前为大明寺住持,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先后十余年至第六次东渡成功,为发展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碑亭、长廊和纪念堂,参照日本招提寺风格,碑亭内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是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是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被誉为当代“三绝碑”。
石刻也是大明寺文化特色,其中,晴空阁北院东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刻,国内罕见篆书之宝。
24天前2024-05-18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