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成都
武侯祠
武侯祠
武侯祠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武侯祠曾与西边紧邻的南郊公园(即民国年间修建的纪念川军抗战将领刘湘墓园)合并。七十年代,武侯祠与南郊公园又分开,各自成为大众参观、游览的文化旅游景观。
文臣武将廊位于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
刘备殿位于一进院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二门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清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撰写,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殿内正中为刘备坐像,是整个武侯祠中最高大的塑像。坐像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
诸葛亮殿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
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遗存。殿内刘关张塑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年轻。
惠陵陵墓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等组成,依次排列于南北向中轴线上。殿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墓冢周围有灰色砖墙环绕,砖墙外为红墙夹道,与茂密的竹林相辉映,可由此至诸葛亮殿。
武侯祠内有唐碑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并以此来激励后世。文章写好以后,由柳公绰书丹,由鲁建镌刻。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被称为“三绝碑”。
清赵藩《攻心联》匾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悬挂于诸葛亮殿前。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意为:若能以“攻心”策略使对方诚服,则心怀二心、疑虑不安的对立面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如果不懂得审时度势,施政方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国的人要深思其中的道理。武侯祠门票50元。隔壁一侧是刘湘墓,另一侧是锦里。正值五月,武侯祠内摆放了很多绣球花,还有盆景也非常不错。
24天前2024-05-19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