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安阳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的发现使中华文明信史向前推进1000年
1908年国学大师罗振玉经多方探求,始知中药龙骨(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证实安阳小屯村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从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被发现,到1928年正式开始中外考古发掘,此后10年间在殷墟发现了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殷墟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推翻了西方认为中华文明始于周代的谬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这里发掘的建筑基址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殷墟景点分为,宫殿宗庙区(含妇好慕),王陵区,博物馆,洹北商场等遗址。以前三个遗址为主,景点有大巴通行
20天前2024-05-22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