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济宁
铁塔寺
济宁博物馆的古迹一声远楼、僧王祠、元代吴闸闸基木质柱桩
声远楼
声远楼位于济宁市任城区铁塔寺街中段,楼内悬挂一口巨型铁钟,撞击铁钟,响彻全城,声远十余里,故名“声远楼”。声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特别醒目壮观

僧王祠
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原名昭忠祠,俗称王爷祠,是为奉祀亲王僧格林沁建造的祠堂。
僧格林沁,蒙古族,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封为亲王,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作为钦差大臣来济宁镇压捻军起义。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被捻军击毙在山东曹州府(今菏泽)高楼寨吴家店。皇帝为表彰其功勋,在济宁建祠堂祭祀,主殿曾祀僧王画像,配房安放着被击毙的下属将领牌位。

元代吴泰闸闸基木质柱桩
此木柱桩为当年府河故道吴泰闸闸基构件。2010年初,在城市道路升级改造施工过程中,于市区洗河路和科苑路交汇处发现出土。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全线通航后,运河水源不足,元政府用"借水济运"之法,在兖州泗河上筑金口坝,引泗河水入府河西流,和洗河之水汇流到济州城下大闸口,在此南北分流济运通航。为调控水量大小,在府河上曾筑闸坝多处,吴泰闸即为其一,木质柱桩出土处即吴泰闸位置。
府河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大小不均,河水常年冲刷,为了建筑闸坝、码头以及桥梁,在河床多处下柱桩。柱桩直径均匀,长2米有余,一端尖锐,经简单处理后,夯实到河床淤泥深处,起到闸基加固之用,又在其上垒砌砖石等建筑材料,建成控制水流量大小的闸坝。
此构件的出土,为济宁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24天前2024-05-23
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