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武汉
黄鹤楼故址
桐行.湖北武汉~黄鹤楼、黄鹤楼故址
📍小tips:
白天票门票70,观光车30,夜场票单算。

看完岳阳楼,再看黄鹤楼
提起武汉,首先想到的旅游景点就是黄鹤楼。黄鹤楼是国家5A级景区,门票70元,包含整个的景区,而楼体是建在山上的,从景区的入口到看到楼体要走很远,推荐坐观光车,车票30元。黄鹤楼和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当然长江边有很多楼体自称第四名楼,网上去查,说法不一。和岳阳楼一样,黄鹤楼的历史很悠久,三国时期吴国在现今的武汉,也就是当时的夏口城外修建了一座瞭望哨,这个地点叫做黄鹄矶,这个瞭望哨就是黄鹤楼的雏形,后来“黄鹄”被念做了“黄鹤”,这里便被叫成了黄鹤楼,这个变化应该是有口音的原因,所以说推广普通话很重要。唐代时有一位诗人叫做崔颢,写下了著名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的名气大涨并且传播于后世。既然是叫“黄鹤楼”,少不了附会一些驾鹤成仙的神话故事,园区外的牌坊写着“近仙人居”,至于是哪个仙人,说法也很多。
黄鹤楼作为一个建筑,少不了雷击火烧,与岳阳楼一样被毁迹多次;到了南宋时期,楼体彻底倾倒,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到了明清两代,几修几毁,每次重修都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但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毁倒;到了光绪年间最后一次毁于大火,这楼就再也没有修建过。去黄鹤楼的游客都知道,现在的黄鹤楼是改革开放之后修建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次修建黄鹤楼换了个地方。历史上的黄鹤楼在长江边,毕竟是瞭望哨,离着江边太远不利于观察敌情,但是建国后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黄鹤楼的故址有点碍事,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黄鹤楼的时候,就在原址的一公里外选址,相当于给黄鹤楼异地搬家安置了。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下,还有黄鹤楼故址的标识,看黄鹤楼不看这里,个人觉得看的不完整。
因为是重修,总要有一个样式,几经研讨后选择的是清代同治年间的楼体形象,据说这楼体好看,并且有过画像留存。新修建的黄鹤楼悬挂着“楚天极目”的牌匾,与伟大领袖的词句相照应,楼体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样式,外面看像木质,实际上很坚固,和盖了一栋居民楼没什么两样,而且内部还装有电梯。楼体一共是五层,比岳阳楼高两层,和岳阳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岳阳楼还是以前的楼体底座和外檐,站的时间长了就有工作人员来劝导,真踩坏了文物赔不起,而黄鹤楼是采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登楼不限流,多少人也踩不坏。年纪大的游客可以随工作人员引导而乘坐电梯,但青壮年只能一层一层的向上走。一楼是白云黄鹤的陶瓷壁画,这要是没有图案确实很像澡堂子的布局,二楼以上分别展列着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词画作、文人轶事等等,布局简单,主题单一,比起湖北省博物馆,还是有很大的落差。站在楼体外延,可以看到蜿蜒的武汉长江大桥,越过江水直达晴川阁一侧,登高望景,还是瞭望哨的原始作用。
楼下有一个葫芦型的物体,这是老物件,光绪年间毁坏的那一座黄鹤楼上的铜顶,原建于同治年间,和恢复重建的楼体在当初是一套,现在分离摆设,以今思古,见证着历史的变迁。黄鹤楼是白天晚上两场门票,下午五点多会清场,晚上有灯光秀,当然在周边任何一个高点都可以看到夜幕中的楼体。黄鹤楼不仅是一个名称,更是一种执念,哪哪都能看到这三个大字。当然,也有人说黄鹤楼是仿古建筑,本身就没有意义,还破坏了文物的历史感,可想想看历史的楼体已经没有了,虽是现代修建,但也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况且历代重修都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希望万年永固,用当时最好的混凝土,又有什么问题。
#武汉必打卡 #赏古城历史建筑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玩转户外 #湖北旅游
23天前2024-05-01
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