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临海
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江南长城—张伯端与城隍庙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

自幼聪明好学,涉猎三教经书,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年长任台州府吏,嘉祐二年(1057年),因受累谪戍岭南,走上访道修仙之路。
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 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

元丰五年(1082),95岁的张伯端坐化于临海县百步岭溪水之中,其弟子将其火化“用火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荧实,色皆绀碧(《天台山方外志》)”。
清帝雍正以帝王之身尊崇佛教,自命为禅宗宗师,以“圆明大觉”为自号,尊禅而贬诸方,唯独对道教的张紫阳真人备加推崇,曾亲自为张伯端《悟真篇》作序,对紫阳真人张伯端推崇备至。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敕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临海台州府城墙北固门外北固山山坡上石刻大字“至真妙道”即雍正皇帝为张伯端所作御笔。

紫阳街,呈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

台州府城隍庙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望天台路城隍山,坐落于北固山中段,也称“府城隍庙”。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与台州的建置时间一样,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是台州最早也是规模最大,庙产最多的一座城隍庙。

庙内供奉城隍神屈坦是三国时期人士,孙权时期的大臣屈晃(?—251)的儿子。屈晃官至尚书仆射(238),屈晃虽然位高权重,但志在匡扶社稷,常忠言直谏,以忠义著称于时。后来他认为孙权废太子不利于朝廷,就拼命死谏而被削职为民回到章安后,选择居住在临海大固山一带。屈坦于是也跟着来带这里,他无意仕途,奉其母终隐于台州。此后台州屈氏渐成大姓。大固山也就是城隍山。后来,人们又称这里为屈家庄。不久,屈晃忧郁成病离开人世,相传其坟墓就建在居所旁边。因此,民间有“先有屈家坟,后有台州城”的说法。后世的台州府城隍庙正是在唐朝武德四年,在屈家旧宅基础上建设起来唐朝太祖武德四年台州府首建城隍庙时,人们把他供奉为城隍神,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临海现存最古老的树木是在江南长城城隍庙里的古樟树,隋朝时种下,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所以也被称为“隋樟”。和其他完整的树木形态不同,这颗隋樟的树干仅有一小半,这是上世纪70年代雷击后留下的痕迹。当时不少人都以为古树不会再重生,但它却奋力生长,如今枝繁叶茂,被誉为“树中之冠、古城一宝”。
诗人丁芒有《隋代古樟》诗描述:“雄立一千四百年,堪称临海一神仙;面碑还读兴亡史,却见高枝又触天”。 #道教文化遗产 #临海紫阳街 #台州府城墙
23天前2024-05-23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