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黟县
未晞园141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编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就与竹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清朝初期,由于徽州当地毛竹资源丰富,而境内又盛产茶叶,农民需要大量的竹制品作为制茶工具,如采茶用的竹篓、竹制茶烘等,传统徽州竹编制作技艺应运而生。
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徽州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其中,山水花鸟,珍禽异兽造型复杂,图案纷繁,篾工往往要把不到一寸宽的竹片分成10——140根头发丝细的篾条,是软似丝棉,细如发丝。还增加了烫金、烫花、贴花、染篾、漂白和防霉、防蛀等工艺。竹编的色彩,由黑色和本色两种增加了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运用编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徽州竹编作为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传统美术,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竹编 #竹编 #徽州竹编
23天前2024-05-24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