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东临什刹海前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清朝末年这里是恭王府的组成部分。民国初年,乐氏达仁堂将此地购买,修建成中西结合的宅院。新中国成立之初,达仁堂将宅院捐献给国家。这里先是蒙古驻华使馆,后由宋庆龄居住。1963年11月郭沫若搬到了其东侧的中式四合院。这里成为郭沫若晚年写作、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与科学文化艺术界沟通往来,接待海内外友人的场所。至1978年6月,郭沫若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去世后,这里成为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的办公地。1982年1月,中共中央将此处定名为“郭沫若故居”。邓颖超、成仿吾、李一氓分别为故居题名,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90周年时,举行了“郭沫若故居”定名仪式。1988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故居对外开放。199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展示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介绍展示郭沫若的一生经历,主要著作和学术成就。另一部分复原展示郭沫若生前的故居状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四川乐山人,“沫若”是留日时期启用的笔名,“五四运动”时创作了著名新诗集《女神》彻底摆脱了旧诗的枷锁,以浪漫主义的激情,以自由体的创新艺术手法,表现了“五四时期对个性解放和追求新生的向往 ,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926年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 ,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天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缉,随即参加南昌起义,途经瑞金时加入了共产党。流亡日本期间,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成就了多部史学和和古文字学巨著。抗战爆发后之,只身回国从事抗战文化和学术研究活动,写出了《屈原》、《青铜时代》等大量“大有益中国人民“的史剧史论。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

1982年8月,郭沫若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开放时间:9:00—16:30
周一休息,冬季闭馆
23天前2024-05-24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