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明十三陵
北京昌平为何树李自成塑像,又为何搬走,历史的余晖永久成为记忆。

位于昌平区西关环岛的李自成雕像启动搬迁,李自成像计划迁移至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落户至“闯王寨”景区。李自成像矗立在昌平区西关环岛已经30年,是昌平地标性建筑之一,应商南县邀请,李自成像将搬迁至李自成家乡陕西。昌平区将移除西关环岛的李自成塑像,恢复石牌坊至大红门古神道历史风貌,再现明十三陵历史风貌。

李自成何许人?熟知中国历史的人恐怕都不会陌生。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生于1606年。小时候放过羊,后在驿站当马卒,负责照看马匹。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李自成从驿站失业后,于1629年参加起义,逐渐成为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统帅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4月底,本已约定投诚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对抗李自成,双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激战。此役,大顺军精锐被击溃,退守北京。眼见敌兵将至,李自成决定撤回陕西老家。4月29日,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旋即率部退往西安。

时隔三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群臣簇拥之下由朝阳门入京。为了永绝后患,多尔衮立刻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两位同母兄弟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统领八旗劲旅追击,围歼李自成余部。

在清军两路重兵的夹击下,李自成跳出包围,辗转蓝田、商洛、邓州等地,一路向南,抵达襄阳。

虽然在荆襄地区大顺军成功击溃敌军,但在武昌,阿济格统领兵马追踪而至,围城数重。坐守孤城,实非长久之计,于是李自成放弃武昌,率部向江西转进,其间与敌交锋数次,皆以失败告终,被压制在鄂、皖、赣交界的九江区域附近。

此后,李自成的结局便成为颇为扑朔迷离的一桩历史疑案。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通山九宫山说”“通城九宫山说”“黔阳罗公山说”“石门夹山说”“镇远清溪说”“宿松桑家口说”等等。

1949年3月23日,中国历史上一个平常却又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等人将从西柏坡启程,向北平进发。出发的前夜,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临行前,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简洁幽默却又饱含深意的对话,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赶考对”。

李自成统帅大顺军进逼北京直捣明朝的首都北京,可以算是其一生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

昌平西关环岛的李自成塑像,更是这段历史记忆的具象化表达。这座塑像,马鬃、马尾、战袍和斗蓬都飞舞飘动起来,而李自成则威严地端坐马上,双目遥望,一 手放 于 腰间,一手紧勒马缪,马欲奔突而受遏,在视觉上形成了引而未发的动势,形成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收与放的矛盾统一。

查资料得知,这座李自成的塑像1994年创作,原名《李自成纪念碑》,高约4米,重约6吨,全部由青铜雕铸而成,作者张照旭。塑像原放置在北京德胜门外十公里的海淀区小营口,也就是当年李自成向北京城进军的地方,后来为了修京藏高速公路,就把李自成塑像移到了十三陵门口。在十三陵陵园的入口处,在明朝皇帝的陵寝前树立一个明朝掘墓人的塑像,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尴尬和无奈,多少有点令人啼笑皆非。这座塑像的移除,或许是对历史风貌的一种恢复和尊重,但无论如何,李自成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自成塑像被搬走了,那段历史、那些人物、那些故事,历史留下的余晖将永久成为记忆。
23天前2018-06-05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