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青岛
琅琊台风景区
20240512琅琊台(4A)
1、琅琊台是青岛市郊的人文遗迹,因秦始皇3次登台和徐福东渡而闻名,是有遗址留存的最早的天文台,海拔183.4米,占地1.98平方公里,山林郁郁葱葱、山下惊涛拍岸。景区分西山和东山,整体呈“8”字形,由狼牙文化陈列馆、龙王殿、观龙阁、琅琊台4部分组成,是登山健身、观景摄影、古装写真、人文学习的好去处,历史上留有秦始皇、赵高、李斯、胡亥、徐福、姜子牙、苏轼、汉武帝、汉明帝、汉宣帝、勾践等名人足迹。
①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台镇
②交通:公交直达,开车很好停
③旺季:无
④用时:3小时
⑤票价:免费
2、琅琊文化陈列馆紧临正门,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秦代风格四合院式建筑群,建于1999年,早北朝南,自下而上依次有:
①一对石狮:左狮踩小狮的是母,右狮踩球的是公。
②千古一帝秦始皇:立于前殿外的平台上,是秦始皇张开双手的铜像,铸于2001年,高3.6米,底座高1.2米,由青岛星火纺机纺织集团捐铸。
③争高山步行道:千古一帝秦始皇铜塑旁延伸出的登山小道,通往观龙阁,全长约800米,两侧翠柏一片。
④序厅:正中是四时主祠(1座祠堂小模型屋,背后是清末民初琅琊镇人王和沛所绘的《琅琊台图》水墨画。西周武王二年,即前1051年姜子牙封齐,封八神,其中的第八位称为“四时主”,祭祀于琅琊山)模型。四周墙上挂有琅琊台(镇)的历史沿革大事记。
⑤碑廊:东、西两侧,沿山势而上,嵌有唐代至清代(618-1911年)相关琅琊台的碑刻。
⑥青铜鼎:立于主殿外的平台上。该鼎是仿制品,真品1983年出土于琅琊台北麓的大珠山镇石屋子沟村,铸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高28.5厘米、直径30厘米,是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胶南市博物馆。
⑦主殿:二层建筑。一层正中立有4尊彩塑,从左到右依次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赵高、李斯,下方的4张地图依次是徐福(前210年)东渡日本航路示意图、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东巡路线示意图、秦琅琊郡位置图、秦始皇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七(前219、前218、前210年)东巡路线示意图;西侧的4尊彩塑和3张地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司马迁、汉明帝、汉宣帝、汉武帝,以及东汉琅琊郡位置图、汉武帝(前106年)巡视琅琊路线示意图、西汉琅琊郡位置图;东侧的4尊彩塑从左到右依次是勾践、齐景公、齐桓公、姜太公;二楼是琅琊台区域的文物展示,包括瓦当、陶器、碑志、箭簇、古钱币等,正中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的名篇《谏逐客书》,当时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来到秦国提出“疲秦”建议,即耗费人力财力修郑国渠而无暇攻打韩国,事发后下达驱逐客卿的命令,李斯上此疏提倡招贤纳士、立志高远统一全国,是后世奏疏的楷模。二楼是俯视整个建筑群的好位置,紫花在殿宇旁盛开美不胜收。
3、龙王殿建于1994年,主祀龙王。周边村民自古以打渔为生,有祭祀龙王的传统,每年正月十三会组织祭海仪式。此区域还有:
①福星阁:左偏殿,目前是文创商铺。
②财子殿:右偏殿,殿内供奉送子神(男送子神,感觉怪怪的)和财神。
③徐福殿:前殿,单层建筑,殿内供奉徐福铜像,四周墙壁上挂有徐福生平事迹的图文彩绘,室外墙壁上绘有《徐福东渡》彩绘。据《史记》记载,琅琊人徐福于前219年率数千童男童女从琅琊港启航入海求仙,后到达日本,为日本原住民带去了先进技术和文化。
④不老泉:泉眼已被砌封住了。
⑤云梯:古籍记载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3条御路之一,1994年修复,长152米、宽2.8米,共有石阶336级,可通往观龙阁。
⑥朋友圈拍照框:点赞的有姜太公、齐桓公等人,很有创意,只是背后的景色只是普通山林。
⑦仙人桥:跨越跺脚沟的单拱石桥。
⑧跺脚石:一块山岩上的脚印。相传秦始皇筑琅琊台时,与之相邻的西山也越长越高,秦始皇气得在此处狠跺三脚后西山才停止长高。
⑨琅琊赐福:1条红色祈福带萦绕的蜿蜒小路,头顶红带密集垂下很壮观,入口处的石碑上正面刻有“福” 字,北门刻有“寿”字。
⑩琅琊学堂:3排平屋,是2020年开办的研学活动区域。附近有一片小水塘,水中有绿龙和黄龙彩塑。
⑪正门(西门):检票口建筑为二层,有一条腾龙盘踞在建筑上,摆渡车所在的广场上铺有汉风花纹的地砖。
4、观龙阁是1座二层三体建筑,建于1998年,一层是公共休息亭廊,正中是1尊大鼓,两侧立有多座石碑,大都立于现代;二层室内禁止攀登。观龙阁是西山、东山之间的枢纽地带,是景区正中心。此区域还有:
①陶管:1993年之后发现的秦代所留陶制管道,用途众说纷纭,包括输水、传声、通气等用途的猜测。标识碑处没见到有陶管,只有1座碑介绍情况
②秦兵马俑布阵馆:以闭馆,只剩下室外残留的兵马俑塑像。
③文创商铺:值得一逛,文创商品总体质量不错。
④《登琅琊述》碑:观龙阁东亭下的文物碑,已被玻璃罩保护。碑是明代诸城知县、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颜悦道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所刻,记述了他从小对琅琊台的向往和琅琊台的风光。
⑤秦管道:1993年之后发现的地下陶管道,是秦代遗物,用途
5、琅琊台位于东山区域的正中处,是景区核心建筑,始建于前219年,周长130米、高9米多,由秦始皇迁3万人所筑,并住在此处3个月亲自督工年。旁边立有历年考古工作概况图文介绍,为配合军事工程,1983年抢救性挖掘保护了此台遗址。此区域有:
①秦始皇群雕:台上的秦始皇和大臣遥望远方,呈暗红色,雕于1994年
②夯土层:琅琊台下的秦代夯土,南、北、东3面的夯土和建筑纹理均保存完好清晰可见。
③御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3条御路中最北的1条,是现代修复的,长135米、宽6.8米,共有386级,四方砖中轴线无台阶处是秦始皇所走的道路,两侧是文武大臣所走。
④望越楼:建于1994年的高亭,一层台座锁着门,内是杂物间;二层的四角亭正中是1尊越王勾践望向故乡越国的戎装塑像。据《史记》记载,前472勾践迁都琅琊,筑高台以望东海和故乡。此楼视野广阔,可遥望北侧的龙湾海滨、东侧的灵山岛
⑤琅琊刻石:长方形石柱,正中是秦始皇“颂秦德”的碑刻复制品,柱底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介绍。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台上“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后来秦二世胡亥于前209年在秦始皇的刻石旁又刻诏书。琅琊刻石的真品高1.29米、宽0.675米、厚0.37米,原有前半部分497字(前289字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后208字记述李斯、王绾等大臣的名字)和后半部分79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请求在秦始皇石刻旁刻诏书的事),现存13行86字,前两行是秦始皇刻石,后面的是秦二世诏书,相传是李斯手书。琅琊刻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刻石之一,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秦篆之精品”,目前收藏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琅琊刻石与《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
⑧琅琊刻石亭:建于1993年的六角亭,亭内立有复制碑,碑文是琅琊刻石仅存部分的文字
⑨北门:北门上山道两侧各立有1排红色秦国旗帜。
⑩观龙桥:进北门后的单拱石桥。
⑪神泉:相传秦始皇登琅琊台时曾饮过此泉泉水,北魏(386-534年)郦道元《水经注》中最早记载此泉,名为“神渊”。泉井四周立是正方形石栏,栏上挂着红色祈福带,泉水未干涸,但泉水上漂着浮游植物。
6、至此游览结束用时3小时。
#玩转户外 #户外大本营 #旅行中的古风 #城市人文手记 #捕捉城市人文
23天前2024-05-12
20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