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重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这座中国水下博物馆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重庆涪陵有一座水下博物馆一一白鹤梁,这座几乎不为人知的博物馆被称为“水下碑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如今,它又携手埃及尼罗尺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最初知道白鹤梁是来自10年前读的一本书一一《江城》,相信很多爱好阅读的朋友和我一样,美国人何伟的《江城》让我们了解了90年代的涪陵,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很多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包括书中着重提到的因建三峡大坝而被淹没的白鹤梁,当年对此消息极其消极的何伟应该没有想到,中国zf为了保护白鹤梁的珍贵文物不遗余力地为其建了中国第一座水下博物馆。
? ? ?白鹤梁是什么?
它本是长江中心的一块大石梁,位于重庆涪陵长江段,因为从唐代起记录长江水位的涨落,所以有很重要的水文研究价值。自唐开始,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的人们在220米长的中段岩面进行了大量题刻,留题的人几乎都是古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官员等,可考姓名者有300多人。至今梁上存有题刻165段,共1万余字,包括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
最早刻在梁上的两尾石鱼刻于唐广德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已经因年月久远而模糊不清,因此清代又重刻了两尾石鱼。古代,白鹤梁上雕刻的石鱼是观测长江水位变化的水标,当地有“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稔”的说法。石鱼出水日期、石鱼到枯水面的距离、观鱼者姓名等刻在石梁上,组成了珍贵的水文记录。
这些石鱼水标及题刻,记载了长江上游从唐代至今1200多年间,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变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及全球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因此,白鹤梁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到了现代,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库区水位发生变化,白鹤梁面临被淹没在水底的命运。多位院士参与的专家队伍对白鹤梁在200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原址建立水下博物馆的“无压容器”方案,使得白鹤梁题刻能安然地保存在水中,同时为科学研究与游人参观提供了条件。#世界文化遗产 #寻找宝藏游乐园 #一生必去的浮潜胜地 #旅行中的古风 #博物馆奇妙漫游
23天前2024-05-24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