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博爱
竹林水乡一一博爱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其面积一半为太行山浅山区,一半为平原,沁河、丹河、大沙河、上秦河等在其境内蜿蜒流动,青天河风景区碧波荡漾、点缀其间,被誉为“北方小三峡”。博爱县也被誉为“太行山下小江南”。博爱县有竹林面积12000余亩。博爱竹林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是黄河以北纬度最高、历史最久、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规模产业化竹林。被誉为"中国北方人工竹林活化石"。是"南竹北种"的成功典范。是中国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诞生"沁园春"词牌名的地方,"竹林七贤"曾徜徉其间。据《山海经》载说:"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石,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入中河"。说明在战国至西汉初期,太行山下,丹水河畔,已有繁茂的竹林。在明代,竹林环绕中的许良村,已有"竹坞"之称;清朝有人咏诗来形容博爱竹林:"村村门前水,处处竹为家"。博爱竹林有近百个品种,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博爱竹器"在古代被列为"朝廷贡品"。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竹林经济效益的谚语,如"竹刀一响黄金万两"、"竹园一钻有吃有穿"、"一亩园十亩田"等等。形象的描述了博爱竹辉煌灿烂的历史。博爱县有众多的河流和繁茂的竹林,是名符其实的竹林水乡。博爱这片古老的怀川大地,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23天前2024-05-25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