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太原
双塔寺
【锦绣太原】太原旅游笔记
【锦绣太原】太原旅游笔记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小时候看天气预报,太原的图片就是双塔。

几年前第一次到太原,前去游览,正在施工改造,在门口遥遥望见双塔的塔尖,一晃五年之后,才又到了门口。

司机说应该春天的时候来的,各种花,非常漂亮,现在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司机说的很对,可惜飘蓬江海,明年春天的时候,应该不在太原了吧,等未来,不如趁现在,虽然不圆满,但至少不遗憾。
双塔寺,先有塔后有寺。建塔的缘起,出于风水的考虑。

宋太宗火焚水淹晋阳城后,在东北三十里重建太原城,曾经的龙城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在之后的历史中籍籍无名,文脉也不兴盛,明万历年间的《山西通志》记载:

“晋阳城重山遮障,开此平衍真一大形胜也。独龙稍不足,故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

根据古代风水理论,巽(东南方)主文脉,塔形似笔,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原士绅推举傅霖作为功德主,在此方位建塔可提振兴运。

傅霖为官清廉,后遭人弹劾,革职返乡,将生命最后的辉光,付之于桑梓,颇多义举。

傅霖自己倾囊,带领儿子傅之谟积极募捐,三年时间,建成文峰塔和永明寺,塔寺建成不久,傅霖无病而终,享年70岁整。

文峰塔是为了振兴文运,因此坐东南面西北,塔门呈45度面向太原城方向。并且不同于一般的寺庙坐北朝南,该寺坐南朝北,也是风水原因。

文峰塔建成9年后,第十一代晋王朱敏淳,又邀请五台山妙峰大师主持扩建永明寺。

妙峰大师一生建设诸多寺庙、佛塔、桥梁,被誉为“佛门鲁班”,当时妙峰已69岁,欣然应邀。4年时间,扩建寺院,并于旧塔之西北重建一座新塔,成就了“双塔凌霄”的壮观,之后的四百年,一直到如今,成为太原的地标。
因永明寺与五台山敕建永明寺同名,遂在扩建时,更名为“永祚寺”。“永祚”语出语出《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据说塔的建造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资助,李太后的尊号“慈圣宣文皇太后”,故称“宣文佛塔”,同时又有提振文脉的寓意。

这座塔寺是妙峰大师最后的作品,塔建成后,风烛残年的他,回到五台山,4个月后,圆寂。据说他在建寺的时候,“拟建大桥于汾河,石几与山齐”。后终因体力不济,未了夙愿。老骥伏枥,烈心不已,令人赞叹,可惜功业无涯,人生却总是有限。

妙峰大师离开时,永祚寺犹未完工,直到清康熙二十一年,阳曲县知县戴梦熊准备修建围墙及山门,已筹砖备瓦,但因其升迁至汉阳知府,未能如愿。9年后,阳曲县继任知县刘江,修建起围墙和山门,就是如今的永祚寺二门。坦露80余年的寺院至此有了围挡,因建围墙山门之夙愿发于戴氏,因此刘江请戴梦熊题写了“祗园胜境”的门额,落款就是他的名字。

历经两朝,前后将近百年,民间和官方,无数代人相续接力,终于将这一工程完工,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让我想起王德峰教授讲王阳明心学时说的一句话:

做事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完美,而在于“立诚”。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怀有这样的目标,就不会有所谓失败的人生。

双塔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战火与苦难,解放战争期间,永祚寺地势较高,是太原外围的重要防御据点,阎锡山第四十三军军部设在双塔寺,文峰塔被作为瞭望台,周围战壕密布,两塔遭到炮火损毁,直到1984年被修复如初。
寺内的三圣阁的东面山墙,也留有炮弹的痕迹。

三圣阁最著名的是无梁殿,用砖仿木质结构,廊柱、斗拱、藻井颇为精美华丽。
殿前的院中有六千多株牡丹,其中有7株明代牡丹,每年5月份的时候,绚烂绽放,颇为惊艳。如果不小心错过了4月份洛阳、菏泽的牡丹,不妨来这里一观,姚黄、魏紫、赵粉、豆绿、青龙卧墨池等,争奇斗艳。错过花期的人,看到这里的牡丹,应该会更懂得珍惜吧。
永祚寺还有著名的碑碣刻石,即明清两代所刻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荟萃了李斯、李世民、王羲之、王献之、张旭、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傅山等名人的书法墨宝,镌刻于石,共260余块,中国书法史上的群星,在这里熠熠闪耀。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于1496年在山西太原集刻,前后耗时七年刻成,俗称“大宝贤堂帖”,刻石原存晋藩王府,明末毁损严重,清朝时期,阳曲县令戴梦雄和书法家傅山在残帖基础上补刻五十余块,后太原知府李清钥于1718年进一步集刻,是为《古宝贤堂帖》,俗称“小宝贤堂帖”。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献之的草书帖,其中多提到“病”字,大多是于病中书写,可叹多愁多病,是古今人们共有的烦恼。
另有清代篆刻的苏东坡醉笔石刻《赤壁怀古》,其中“人生如梦”四字,俊逸神飞,颇得我心”。

还有一通《近溪隐君家训碑》是写给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词深意切,语重心长:

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

还有一方山西寿阳人祁隽藻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其中一句:

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

文峰塔建成十年后,傅霖有了一位孙子,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傅山,傅青主。可能是巧合,也可能真有阴鸷这一说。

要离开了,临出门时,回首薄暮残阳下的双塔,想起姚奠中老先生《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中的话:

“行旅远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惟此,双塔不仅为古城之标识,殆同于多情之主人。”

对太原人来说,双塔是他们心里的灯塔,虽然习以为常,不怎么进去参观,但有意无意中望见,心里总会有一种踏实和归属感。

据说人们去世后,如果想要回到原来的城市,需要记住回家的路。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城市正在逐渐变得陌生,但矗立的双塔,让那些想要回家的灵魂,永远不会迷路。
22天前2024-05-25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