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台北
四四南村眷村文物馆
台北眷村 - 我的老家
1949年中国内战,国民政府败退来台,各省军民、政府人员被迫转往台湾定居。据统计,1945年至1950年,大陆各省近200万军民迁入台湾。为了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居住问题,开始兴建房舍或安排至日本人遗留之宿舍,并将新住民以军种、职业、特性等,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即为现在所知的“眷村”。

庄胜杰在《战后台北市眷村之形成与变迁》中提出,眷村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老眷村时期(1945-1956)、新眷村时期(1957-1980)→我生长的年代、旧制眷村改建时期(1980-1997)、新制眷村改建时期(1997至今)。

几十户至百户眷村规模,成为近似隔离的单一社区,此特性虽让同一眷村内居民互动密切,但是也不易与社区外沟通。加上生存空间狭小、公共设施缺乏、眷村建设落后等因素,又有着共同爱国等意识与同一军种职业下,所以产生住户间情感联络频繁的社区意识。

当时大陸来台的军人薪饷相当低,政府为补助生活所需,提供教育补助、医疗就诊及日用的米、面粉、沙拉油等日用品发放,所有补助军眷都需凭眷补证作为依据,这也是在我年少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

早期的眷村是封闭式的居住村落,因此住户间的情感联络频繁。大家常一起酿制食品及互相帮忙制作节庆时的应景食物;而最常见的休闲活动则是鄰居们坐下来一起打麻将。因为眷村居民来自全国各省各地,所以也带来了各地特色面食及美食,丰富了台湾的飲食文化。

1964 ~1994我人生中前30年的歲月,就是在眷村中成长与生活,之后漂流的歲月中,曾有无数的梦境牽掛此处;而在60歲的时候,自己又前来年少成长的地点,地是同处而人早巳年邁。

📍详细地址:台北市信义区忠勤街50号。

🕙開放时间:9点~17点。

💰门票费用:免费开放。

🚉交通攻略:搭乘象山捷运线至台北101/世贸站出囗旁边即是。
15天前2024-05-24
2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