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婺源
李坑景区
李坑,一处山清水秀古筑美的村庄
在山清水秀的婺源 , 笔者发现带“坑”字的地方很多, 许多村落多以“坑”字命名。比如范坑、罗坑、蕉坑、理坑等。 而李坑就是其中的一个“坑”。“坑”,词典里解释为地上凹陷之处。 这些“坑”在自然雨水的眷顾下, 渐渐蓄水成了水坑。而婺源是个多山之地, 雨水资源的充沛则不言而喻, 从而也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古时隶属皖南徽州的婺源人对村落的择址很有讲究, 大户人家还要请当地的风水先生勘察一番。 一般认为, 背山面水建村筑屋是上上大吉。因此, 我们不难发现, 婺源这些带“坑”的村落都是契合这些条件的, 李坑同样也是如此。

李坑是婺源东部旅游线上的一处景点, 也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古村落风景区。 村里因李姓者居多, 故名李坑。 村里人自古喜文好墨, 文风蔚然。据说自宋至清, 李坑人才辈出。 小小的一个李坑村, 仕官文贾竟达百余人之多, 南宋年间还出了个武状元。

走进李坑,映入眼帘的皆是典型的微派“黑白配”建筑,这些明清年代的古建筑,铺陈山麓之下, 蔚为壮观。有的古屋,久染风霜,色相斑驳, 就像岁月老人似的依然杆立在当今。 那些年代更加久远的古屋, 其实已是古董级的稀缺, 但见枯陈老朽,摇摇欲坠。真可谓“断壁残垣破陋相, 风雨飘渺濒祭殤”。

贯穿整个李坑村的晓溪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溪里的红鲤鱼悠然自在地鱼翔浅底,更是为晓溪增添了一抹艳丽的亮色;村妇们则溪边家长里短, 濒溪而浣。 这一幅幅安逸、灵动的生活画面, 绘声绘色地展现了李坑小桥流水人家生活作息的生动画卷。

李坑村中心, 有一座申明亭, 建于明朝末年。亨柱上书有一副对联, 上联叫“亭号申明就此众议公断”,下联为“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此处,其实就是古时李坑村民议事聚会的公共场合。每月的朔日和望日 (即农历初一和十五) ,宗祠就会鸣锣聚众于此, 批判和惩戒违反村规民约者。 当然, 这里也是村民舞龙、摊舞的欢庆之处,即使现在也仍然是个热闹所在。村里的老人都喜欢聚集于此, 谈古论今, 逸情发呆。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 过了申明亭, 左侧就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查记酒坊”,查记酒坊是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酒坊的横匾招牌上,明晰地写着“金庸家族宝德堂三百年十一代口授心传”字样, 原来此酒坊还与中国武侠小说鼻祖金庸家族沾亲带故呐。

李坑村东头, 来龙山脚下, 有一处泉眼,唤作“蕉泉”。 蕉泉, 流出来的泉水, 清澈甘甜。雨季水势大, 蕉泉里的水喷涌而出。旱季也不枯竭, 仍泊泊而出, 细水长流。 据一位来蕉泉接水的村妇说, 此泉已有数百年历史, 村里人都用它来泡茶做饭,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矿泉水。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李坑的土特产"晓东皇菊", 其品
质绝佳, 乃菊中极品, 在婺源当地颇有名气。皇菊其实是菊花中的一个品种,是消暑清热生津之佳品, 极受消费者青睐。 村里的晓东皇菊合作社在种植皇菊过程中, 坚持不施化肥农药, 采用传统科学方法培育、种植、管理皇菊。收获鲜菊后,他们用独特研制并改良的传统柴火烘干方法加工皇菊,从而确保了晓东皇菊的独特优良品质,实为无化肥、无农药、无添加的优质有机食品。
22天前2019-11-14
9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