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安岳
毗卢洞石刻造像
被当代人严重忽略的川渝石窟艺术宝库——安岳石刻毗卢洞
安岳石刻,又称安岳石窟,位于四川省资
阳市安岳县,是安岳境内石窟造像的总
称。
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
(723年),唐至北宋时期为石刻的极盛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现代。安岳境内共有各类石窟造像140余处,其中保存较好的有69处,共有造像约10万尊,石刻佛经40余万字。
安岳县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
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
称号。
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
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
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另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
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
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
毗卢洞石刻造像是宋代佛教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岳石刻 #毗卢洞
21天前2024-05-27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