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安岳
茗山寺
被当代人严重忽略的川渝石窟艺术宝库——安岳石刻茗山寺
安岳石刻,又称安岳石窟,位于四川省资
阳市安岳县,是安岳境内石窟造像的总
称。
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十一年
(723年),唐至北宋时期为石刻的极盛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现代。安岳境内共有各类石窟造像140余处,其中保存较好的有69处,共有造像约10万尊,石刻佛经40余万字。
安岳县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
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的
称号。
茗山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的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3公里。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该寺创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观景、求知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虎头山脉层恋叠翠,群山拱衬,独虎头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视诸峰。山上古道壁立,环山佛像林列。现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躯,其中单个造像34躯,1至4米的造像50余躯,皆雕刻于顶峰绝壁,雄伟壮观,艺术精湛,是极有价值的摩崖石刻精品。
茗山寺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佛、观音、大势至、文殊、毗卢佛与东岳大帝合窟、十二护法神将等。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则多呲牙咧嘴,杀气腾腾。乾隆四十六年碑文云:“炼金丹,修舍利,道不离夫仁义。东青牛,西白马,理本原于至城。所谓自作自受,晓于前而扬于后也。”此段文意最能说明此区“三教合一”之风。
#探寻石刻艺术宝库 #安岳石刻 #茗山寺
21天前2024-05-27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