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洛阳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古都洛阳探秘第四站—应天门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1985年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等在应天门遗址建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更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投资约2.1亿,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先生主持设计。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
应天门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定鼎南路23号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09:00-21:30

地理位置
应天门所处位置:紫微城正南门。紫微城,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皇宫),别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唐代实行东西两京制。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成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名,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尤其经武则天增修明堂、天堂后,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被誉为“万宫之宫”。

应天门所处位置:紫微城正南
应天门南与皇城正门端门、郭城正门定鼎门相对应,北与明堂、玄武门、龙光门相对应,处于隋唐洛阳城南北轴线上。

紫微城
历史沿革
在这座城楼上,隋炀帝开创了万国来朝,李世民下达过焚城令,唐高宗过问了“韩国政事”,武则天发表了登基演说,唐玄宗接见了日本遣唐使。

隋朝时期
应天门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应天门始建,原名则天门,门上飞观相夹,门外即朝堂。

王世充开明元年(619年),王世充僭越称帝,国号郑,改则天门(应天门)为顺天门。

初唐时期
应天门遗址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命行台仆射屈突通焚应天门城楼。

唐高宗显庆初年(656年),命农少卿田仁汪重新修葺应天门楼。后又命司农少卿韦弘机更加营造。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李治以万国之主的身份命令百济停止入侵新罗,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不从命,于是高宗派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十一月,苏定方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名俘虏于则天门(应天门),唐高宗责问后下诏释放。

苏定方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于应天门
武周时期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曌在应天门登基称帝,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因脱落的牙齿重新长出,于是御则天门(应天门),赦天下,改元。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一月庚子,有人走入端门,又入则天门(应天门),至通天宫,守门仗卫皆不曾察觉。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后尊号“则天大圣皇帝”而改称应天门,十一月戊寅,为避唐中宗尊号“应天皇帝”而改名为神龙门。之后又复名应天门。

玄宗时期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大破奚、契丹,献上其俘虏,唐玄宗御应天门领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御五凤楼(应天门)酺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亲自率领乐队到五凤楼汇集。其中,河内太守用车装载着数百优秀伎女,披锦绣,有的还扮犀牛或大象,场面新奇美丽。元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六月七日,应天门观发生火灾,延烧左右延福门,整日不减。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唐庄宗祭祀昊天上帝,于是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称贺。礼毕,御应天门宣制: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大赦天下。

遗址发现
1960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通过试掘找到了应天门遗址;

1980年秋,洛阳市文物一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的西阙和西飞廊;

1990年,应天门东阙遗址被考古发现,经过数月精心清理,东阙遗址显露出昔日宏伟风貌。这是一座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规模恢弘,气势壮观,为当时发现的隋唐洛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河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的发现,被评选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2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的东阙、东角楼和东飞廊;

1995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试掘了应天门遗址早期门址东飞廊外侧的散水和铺砖。

“应天门在北宋末年被毁,历经隋、唐、五代、北宋等多个时期,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说。

保护利用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9月13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14日晚,央视戏曲春晚在应天门北广场录制节目。

2020年1月25日19:30,在应天门录制的央视戏曲春晚节目在CCTV-11首播。

2020年9月4日,央视中文国际CCTV4官微发布消息,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将在河南洛阳举办。会场选址于应天门。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国庆中秋喜相逢,秋晚会场看秋晚”活动在应天门举行。央视秋晚舞台继续保留至10月15日,3D灯光秀继续上演。被杨启舫誉为“隋唐第一门”。

应天门烟花秀
建筑构造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遗址平面呈“凹”字型,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下部台基的范围东西达137米,南北达60米,城门进深二十五米,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的城门,其雄伟壮观是不难想象的。应天门墩台东西长51米,南北宽26.5米,三门道,宽度为5米。

两重观

门上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
两重观
三门道

应天门为一门三道结构,这是封建政治礼制的要求,是对秦汉以来形成的三道之制的继承和发展。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这种分道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不是那么严格了,隋唐东都城定鼎门内宽140米的天街没有发现专门的分道遗迹,相反整个天街路面上车辙密匝,层层叠压,说明城内的居民可以使用整个大街,已经没有了专用的御道了,但是基本的封建礼制还是得以保存。
21天前2024-05-27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