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利津
黄河弯又长
《黄河弯又长•利津》
黄河三角洲是母亲河冲刷出的新大陆,那么利津是这片新大陆最古老的城市,“以一县之壤地,纳千里之洪波”河口的黄河人,曾经多少个岁月里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远看要饭的,近前知是修防段的……”。
黄河之水势莫当,一决再决桑为沧。
黄沙一望数百里,荡舍漂庐尽水乡。
古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前辈黄河人王景有大功,这位出生于朝鲜的“王仲通”真是善于“通”黄河,谱写了一曲“千年无患”的亘古绝唱。也让利津五分之四的黄土地从蓝色的大海里争造出来。
1921年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年代,山东响马们截住一辆篷车,响马历声道:车中何人?测量工回答:是去宫坝抢险的工程科长潘镒芬,响马听后连声道歉:“潘科长是来堵口子,救我们老百姓的。”他们非但不打扰,还沿路护送一程。“灾患之来天也,捍御之功人也。”
1922年9月一波三折后,黄河首例西方先进技术与中国古老的埽工碰撞融合,特大工程“宫坝堵口”终于成功合拢。
世上河流唯一有着“凌汛”的就是黄河,当河冰飞起千堆的“凌汛”恐怖场面,安心的是几十年来,现今我们只在照片与老河工的脑海深处觅得,1955年1月29日上午,老河工们在冰面上紧张的为飞机布置标识任务,惠民河工王道明脚下“咔嚓”一声,掉进冰窟窿里了,队友们都大呼:玩啦~玩啦~都心想牺牲了!过了半天……只见王道明从下游岸边的冰缝中爬了上来,浑身上下沾满泥浆,人们惊喜的问他怎么回事儿?他说:“冰盖下面的河道里没有水了,我就慢慢爬上来啦!真是危险~万幸!”。
作协张吉山主席回忆道:在二十多年前也有一位走黄河的人,他陪同参观考察,吃水煎包,写了利津水煎包。很爱吃的人叫“古清生”。这是我久仰大名的美食作家,同身为爱茶人的我为啥不敢做“绿茶”,只因山中有一盏明灯,他叫“古清生”。 遥喊我敬爱的超级大杂家聂圣哲院长,请给我颁发证书,这里的朋友已经称呼我为“小杂家”。
我黄河弯又长的行囊中,永远装着老河工崔光老师的临别赠言,小陈老师呀~张中海老师给你打包馒头,我们要给你打包上烧饼!“大杂家”崔光老师,崔光~崔光~您崔到俺眼涌泪光……!!!
青霄有路总须上,祝愿所有的年轻人“朝着有作为的方向去流淌吧……” #利津
24天前2024-06-01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