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义县
万佛堂石窟
万佛堂石窟
义县一日游的第二站,总是非万佛堂石窟莫属。
除了一眼千年的无上国宝奉国寺,这组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被列入了第三批国保单位。

义县城西,大凌河北岸,石窟始建于公元495年,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上下两层共九窟,东区七窟,均为北魏时期开凿。

石窟本身留存的遗迹占地并不大,但可能是为了彰显门票的价值,围绕着这座小山头圈地修建了超级开阔的大广场,设计了往复上下的阶梯路线,增加了不少人为装饰景观,作为游客看到了这份积极的努力,但还是很遗憾并没有特别优越的参观体验。

可是还是游客太稀少了,也没赶上讲解的队伍,甚至开始有点蒙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哪里才是石窟的主体精华区,缺少重点区域的路标指示和详尽介绍,直到我走出大门后在一家小礼品店里看到了全景地图才明白整个石窟的构造,后期在查看网络资料时,才发现自己还是错过了好几个小窟的细节。

对于文化景点的游览观摩,还是要有备而去。

西区第一窟,北魏时期经典的中央塔柱窟,可能是有后世修建的外廊窟檐保护,这也是整座景区内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窟。

仿木结构佛塔的塔柱,顶端与屋顶相连,四面开佛龛,很清晰的分为上下两层的分界线,上层多数佛龛浮雕完整清晰,色彩鲜艳,下面的多数佛像却是后世重修。据说色彩的分界线便是曾经洪水上涨冲击过来的水位线。

传说万佛堂的开创者就是那位云冈石窟的设计师昙曜法师,他将存于西域边塞的石窟寺带进了北魏皇室,修建起那些体格健壮面相丰满立体的昙曜五窟。然而在云冈的晚期,另外一种仙风道骨的中原风徐徐延展开来,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汉化达至顶峰,另一座皇家佛窟龙门石窟拔地而起。昙曜和尚淡出了历史视线,他是否一路向东,来到了今天辽宁义县大凌河畔?万佛堂的开凿时间也正好吻合这种说法。

西区第六窟的大型交脚弥勒菩萨,身形健壮,袈裟紧贴身体,长眉高鼻梁细嘴唇,一眼看去似乎完美复刻云冈早期的大佛特征。这也是万佛堂最早开凿的一组佛像,与北魏早期未汉化的传统佛造像风格统一。

王权的交替,统治者的分化,也体现在了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如果真的是昙曜一路东行,另起炉灶,将遥远西域的石窟艺术传播到东北扎根,他的这一世修行,必定是功德无上。

幸亏有一位热心游客的推荐,我才没有错过那块魏碑精品。《元景造像题记》,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笔力遒劲,方圆兼备,出自北魏著名书法家孙绍之笔。康有为称其“元魏诸碑之极品”。隔着玻璃罩子严重的反光,将手机镜头紧贴玻璃拍下隐约的字迹。魏碑题记,是顶级书法的巅峰之作,也是历史遗存的珍贵笔录。

零零散散,其他各窟基本损毁严重,保留的佳品不多。可能整座石窟仔细逛一逛,也不过一个小时光阴,却是浩淼历史长河穿越千年的见证。

2024.4

#石窟 #锦州旅游 #辽宁义县 #捕捉城市人文
16天前2024-06-06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