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龙陵
惠通桥
横跨怒江的惠通桥,它的西边,是保山市的龙陵县,东边则是保山市的施甸县。
江水湍急,两岸隔江相望,却难得往来。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有大雄心的龙陵县长请来了有大善心的爱国华侨梁金山。官民携手,在1935年的1月,建起了这座长120米,宽5.6米,载重可达5吨以上的铁索桥。据说,大桥通行那天,施甸货郎杨文义担着货郎担大步走过,这一步就踏出了历史,让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用脚走过怒江的人。
杨文义好口才,当即唱到:“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大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年修好万年牢!”梁金山先生也当即回道:“修桥为大家,方便行人,施惠交通,还是叫惠通桥好!”这就是惠通桥的来历,也是它的本意,它就是这么一座惠民桥。

然而,伟大的抗日战争把它变成了一座英雄桥。它1935年落成通行,那已经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1938年8月31日,著名的抗战公路滇缅公路建成通车,而惠通桥就是滇缅公路的一部分。就是通过这座大桥,大批的国际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为抗日战争输血。可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迅速占领了缅甸,随即推进到云南,怒江西岸的城市相继失守。这个时候,如果惠通桥落入敌人之手,那么,昆明乃至重庆就会面临巨大威胁。千钧一发之际,1942年5月4日,中国远征军主动炸掉惠通桥,把日军死死地压在了怒江西岸。直到两年以后,1944年,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度部队在英美盟军的协同下,发动滇西大反攻,梁金山先生又一次出重金,重修惠通桥,为前线11个师全力运送弹药。就这样,惠通桥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功勋桥”。

现在的惠通桥早已不再通航,铁锁生锈,桥面的木板也腐朽不堪,一脚踩上去,让人胆战心惊。在它的下游两百米处,是1974年修筑的红旗桥,而在它的上游大概一千米处,宏伟的怒江大桥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跟他们相比,惠通桥真的老了。但是,老兵不死,它永远挺立在那里,成为丰碑。#休闲好去处 #周末去哪儿
6天前2024-06-12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