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洪洞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来山西大槐树感受华夏的根祖文化
游览过程:景区大门是一个庞大的槐树根雕(图2),内里是一个红色硕大的“根字影壁”(图3),隶体"根"字是由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饱含着桑梓之情与思乡之意。 根字影壁
墙背后有三道拱形桥架于溪上(图4,左侧鹤鸣桥,右侧槐香桥) 槐香桥 ,正前方为献殿,沿导览图(末图)路线游览。
景区里有个特别之处,景区内所有卫生间都叫“解手场”,是过去大槐树的移民迁徙路上,官府为了防止思乡的乡民逃跑,全部用绳索捆绑连接,要上厕所的人申请官老爷说把我手解开,故此得名,是纪念过去不忘苦难(图倒2)。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北门解手场
经同源渠石碑一路见到不少雕像故事(图6,自上而下“朝堂决议、大槐树下、讲不完的故事)诉说着移民艰辛的历程和迁移后的安居景象。 朝堂决议 讲不完的故事
走过过厅(图7)、移民浮雕图(图8),来到牌坊,旁侧是一面家字景墙(图9),墙背后一片槐树下林立着纪念碑群(图10),牌坊前方有寻根祭祖国泰民安红灯笼走廊。继而到达“古大槐树处”,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旁边有烈士亭,现在作为洪洞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二代大槐树穿过“殖民遗风”拱门右边平台即烈士亭旁的是二代、三代古槐树正茂盛地生长着。(图11-13) 过厅 移民浮雕图 家字景墙 古大槐树处
“石经幢”是名胜古迹,正对面一个硕大的槐根即“千年槐根”,还有“苏三卸枷处”雕塑。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广场对面一棵硕大枯萎的槐树被胡椒木藤缠裹正生机勃勃地成长着。广济寺坐落在其对面。(图14-15) 石经幢 苏三卸枷处
此时,一场实景剧在大槐树广场开演,大意如下:明朝为了迁移民众,发布圣旨将乡民集聚在大槐树下,强逼躲避迁移的乡亲们遵照旨意,引发乡亲们依依不舍不愿却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的感人故事。大槐树是见证,也成了祖根的象征。对这一景区的存在意义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
祭祖堂(图1)矗立在祭祖广场上。“中华姓氏苑”在祭祖堂内,“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罐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两个横幅高挂两侧,中间地面摆着姓氏及个人拜祭用品。在“思源潭”有一棵宋楚瑜植的槐树。近北门处有八卦图,顾瞻石。母亲石位于景区西侧民俗村入口处。槐树庄牌坊立于民俗村前,有洪崖古洞与聚宝盆紧紧相连。(图16)祭祖堂 思源潭
还有(图17-18)《铁锅记》实景演出现场,民俗小吃街,十二生肖雕塑等都在民俗村。在“魁星楼”前,上演了一出由游人参与的主张文章兴衰的魁星点状元的实景剧。还有老罐窝根雕,纺织编织院,大槐树老家土特产馆,以及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行医人家院”都在民俗村附近。此时《铁锅记》实景上演。叙述一家移民二十年后,携带当年在槐树前摔坏的铁锅片而今在大槐树下亲人团聚的故事。很快“家国情怀”实景剧在祭祖广场演出。通过背井离乡、家国情怀、华夏同根三幕剧,讲述了槐乡移民离开风水宝地,垦荒种地,为当地发展作出贡献;当国难降临,槐树移民在当地利用清明祭祖,动员洪洞移民乡亲们抗日救国而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槐树移民为国家建设继续挥洒汗水。还建立华夏同根,在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槐乡洪洞移民回乡祭祖。
所有景点都掩映在松柏杨柳、核桃树等绿植中,潺潺流水自身旁而过,更添灵动。在享受休闲的同时还收获知识、开阔眼界,更增添对民族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山西洪洞大槐树 #休闲好去处 #带着萌娃去旅行 #历史文化遗产
8天前2024-06-02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