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黄山
文峰桥
屯溪风景
文峰桥地处横江、率水和新安江的三江交汇口,全长249米,宽28米,双向四车道,总投资4223万元,是继花山大桥、梅林大桥开工建设之后,黄山中心城区又一跨江大桥。文峰桥是屯溪区2011年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于2011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2012年9月12日架通,2013年 8月31日上午,集通行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徽派廊桥——黄山文峰桥正式通车。
难得一见如此精美文峰风雨廊桥,必将和徽州历史一样留芳百世,泽被后人。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
戴震早年跟随同郡学者江永学习,后居家撰写多部著作。乾隆十九年(1754年),避难入京。入秦蕙田幕编撰《五礼通考》,名扬京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人,后屡次参加会试落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被聘修《汾州府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汾阳县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治学广博,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成就,在将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领域,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皖学的集大成者。又进而以唯物主义理性观阐明义理,抨击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其《孟子字义疏证》极力批判程朱理学,对之后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进步伦理思想对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梁启超、章太炎等具有启蒙的指导作用。著作有《毛郑诗考正》《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戴氏遗书》。
戴震先生是中国文字新高度,至今无人可超越。一国之佳地,当育一国之佳人。人说苏杭天堂,真天堂是徽州。山水人物笔墨纸砚可佐证。
13天前2024-06-12
7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