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晋中
净信寺
幽居乡村的国保级戏台——山西阳邑净信寺
阳春三月,最美的季节。阳光明媚,春花灿烂,桃李争妍,一派生机。从榆次出发,短短半小时的车程,便可到太谷阳邑村。一个小村庄,一个纪念馆,一座小寺院,一座古戏台。清清静静,不急不缓,充实而快乐的一天。
阳邑,据说是春秋时期阳处父的封邑,先有阳邑县,后有太谷城。小村人杰地灵,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便出生成长于此。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并改建为杜润生纪念馆。故局对面是中国乡村论坛会场,展出建国以来中国“三农”历程,脉络清晰,图文并茂,获益匪浅。村庄东南一处幽静的寺院—净信寺,2006年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有一座古戏台,画栋雕梁,古色古香。戏台上覆盖琉璃瓦,两侧影壁斗拱构造繁密,雕刻纤细入微。历时两百余年保存如此完好,殊实不易。
戏台,中国几千年来尤其是农村主要的文化载体,几乎村村有戏台,且占据村里中心显著位置。戏台一般与神庙(祠堂)相对而立,祈福娱乐,神人共享。山西境内古戏台众多,晋城高平的二郎庙戏台,建于宋金时期,专家考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戏台。太谷净信寺戏台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未进行过大型修缮,琉璃瓦的孔雀蓝依然熠熠生辉,两侧龙头活灵活现。规格之高,保存之好,据说在全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北京颐和园。一个偏远的山西小村庄。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规格的戏台?当地朋友介绍:明清时期晋商富甲天下,乾隆道光年间,太谷堪称中国的华尔街。名人巨贾,桑梓情怀,体现为衣锦还乡,慷慨解囊,天经地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戏台、戏曲,充分体现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处事哲学与人生态度。去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看了一场演出,巍巍剧场锣鼓铙钹镲一响,桃花红杏花白旋律一起,妥妥的黄土高原老陈醋味道。倘若是琵琶二胡扬琴婉转,除了昆曲,没人能听得出梆子戏、秦腔的声音。穆桂英挂帅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戏曲名段;“辕门外三声响如同雷震”,豫剧大师马金凤那舒展流畅简练朴实干脆利落的声音一出,河南好汉形象跃然眼前。而京剧、山西梆子的唱词、唱腔,则又是另一番滋味:
(豫剧)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 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写着浑天侯穆氏桂英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北路梆子)足踏金蹬跨战马
年过半百又出征
回头我把老爷请
为妻有话对你明
你不是那三战潼台的杨宗保
我也不再是大破天门穆桂英
此番到在辽东地
你我老夫老妻可要并马行
国家一直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乡,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历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这些生动的载体。写入书中,存入云中,远不如看在眼中,听在耳中,记在心中。
4天前2024-06-14
点赞
快来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