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淄博
中国陶瓷琉璃馆
淄博陶瓷博物馆很值得一看
来淄博短时停留,饭后随意去了陶瓷博物馆。本来不报太大期望,以为和各地那种以卖货为主的商业性馆一样,但去了才知大错特错。这个馆不仅面积很大,展厅多,而且真正有内涵有底蕴,用丰富的实物展品将淄博从古代到当代、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历史生动的展现给观众。
淄博是我国最早生产和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2005年发掘的扁扁洞遗址出土文物令人惊叹,淄博地区使用陶器的历史被一举推至距今8000多年前。扁扁洞出土的陶片多为夹砂陶,质地不均匀,颜色以红、红褐为主,也有部分褐、黄褐色,主要器型为釜、钵。陶器表面素净,未见纹饰或刻划现象,有的已具有后李文化陶釜的叠沿样式,是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古代制盐,一般用深腹陶器将海边滩涂下的卤水煮沸,加入凝固物质结晶而成。盐的大量需求带来制盐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对煮盐用的陶制工具需求激增,淄博制陶业日渐繁荣。陶器是储盐和贩盐再好不过的容器,生产和贩运盐需要大量陶器,于是,齐国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发达的制陶业助力渔盐冶铁,“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国富民强,为实现霸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窑完成了由陶向瓷的过渡,寨里窑的青瓷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到了唐宋时期,陶瓷烧造技艺日趋精进,器类齐全,地方特色更加鲜明,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白地黑花瓷和铁锈花、兔毫瓷等独树一帜。明清时期,淄博形成了以淄川、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中心,以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为代表的淄博窑成为古瓷名窑。淄博市博山区颜神古镇至今保存着13座古窑。据史籍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有圆窑170余座,规模傲居博山六大窑场之首,烧制出的雨点釉、茶叶末釉等名瓷蜚声海内外。
3天前2024-06-14
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