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天台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位于天台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众多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景区入口处的小溪称作银溪,又称小铜壶溪,溪水潺潺,一直往东,在清风湾与金溪汇合。跟着溪水一路前行,很快就能看到小铜壶瀑布。瀑布两旁的岩石呈青铜色,如同茶壶剖面,一注清水从石壁倾泻,形神兼备。

银溪秀谷有一巨型石块,长、宽各4米,上刻四个篆体大字“法华晨光”,这就是天下第一印。公元575年,创立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来到天台山研读佛法,最先隐修的地方就在石梁。天台宗依《法华经》教旨建立思想体系,故又名法华宗。“法华晨光”是说,石梁是最先受到天台宗佛法照耀的地方。

经清风湾,沿着金溪继续前行,过应真沐浴潭、不二法门,来到观瀑亭。观瀑亭是徐霞客观赏石梁飞瀑的地方,也是远观石梁飞瀑的最佳地点。石梁飞瀑景区相对偏远,游客不多。听得人声鼎沸处,就到了石梁飞瀑近前。

石梁飞瀑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有瀑布又有天生石桥,石桥和瀑布完美结合。这座花岗岩天生桥长约7米,厚5米,梁底空洞高约2米,金溪之水从石桥下穿过,从30米高的峭壁直泻而下至惠泽潭,桥以瀑险,瀑以桥奇,蔚为壮观。

瀑布上方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法显《佛国记》云:“震旦,方广圣寺,五百大阿罗汉居焉。”方广寺有上、中、下三处。上方广寺规模最大,不幸毁于火灾;中方广寺位置最险,位于“石桥飞瀑”旁边;下方广寺保存最好,始建于北宋,初名“石桥庵”,是昙猷大师隐居地。一般说的古方广寺指的即是下方广寺。方广寺最早在东晋年间由昙猷大师所建,后由智者大师重建,是智者所创十二道场之一,现存寺庙重建于1983年。下方广寺保存着东晋时期楠木雕刻、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

下方广寺后院出来,有建于明代的石拱桥仙筏桥。这座桥与国清寺前的丰干桥,九遮山的牮桥一起载入了《中国科技史》桥梁篇。石拱桥右上方路旁,有清人所书“棲真金界” 、据传宋代米芾的手书(据款是本山界洪题,怡静宇周书)“第一奇观”、康有为的“石梁飞瀑”等题刻。过了石拱桥,就是中方广寺。

中方广寺沿台阶而下,可近距离观看石梁。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石刻,引用“刘晨阮肇桃源遇仙”的故事,抒发再度前来却物是人非的情怀。唐代刘禹锡曾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十四年后回到京城长安重游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句,本用刘阮事为典,后人又以此诗为典。石梁下方的“万山关键”则是曹抡选的字,就是补书国清寺“鹅”字碑的那位,说这里是群山的关键险要之处。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曾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

中方广寺内有一座铜亭,是明代九门提督徐贵募钱打造,内雕五百罗汉像。另有昙花亭,相传此亭落成典礼上,僧人冲泡的茶碗中,现出了“大士应供”四个字,且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因而得名。

石梁飞瀑是天台山最远的一个景区,且都是山路,有一定坡度,弯道较多。从天台山游客中心乘坐景区旅游巴士,安全性比较高,班车60分钟一班,逢整点发车。旅游巴士去时停在入口,返程在出口乘坐,非常方便。很多人到了石梁飞瀑前又折返回去,个人以为没有必要。前方还有铗剑泉,是一挂高逾40米的飞瀑,瀑水为两崖相挟,竖直呼啸下坠,状如倚天长剑,而且隐而不显,非至近前不得见。铗剑泉离出口已经不远,约有百余级台阶,三五分钟就能爬上去。即便是自驾,出口处也有免费的摆渡车。摆渡车是个中巴,没有标识,旅游巴士是大巴,注意询问工作人员。我就坐错了,又坐了一个来回,差点错过班车。好在中巴司机给力,把时间赶了回来。
2天前2024-06-15
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