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安州区
记忆中的粽子
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美食,则是人最深的乡愁。无论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烙在我们味蕾上的妈妈做的家常菜,就是旧时光的味道。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一个飘香的传说勾起了我心底那一抹粘巴巴的思念,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名族难以割舍的温馨。小时候只听大人们说端阳节要回娘家送礼,其中主要有皮蛋、粽子、伞等等,大一点外出读书了,才知道屈原的故事,端阳节还叫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就有归宁,就是出嫁的女儿要携礼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意思,这是古时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俗,粽子自然就每逢端午献玉身了。
打小我就喜欢吃小姨包的粽子,在外学习和工作多年,见过也吃过各式各样的粽子,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仍是小姨包的最简单的竹笋壳粽。
四月在家乡的竹林里经常能拾到笋壳,提前拾的笋壳需晾干防霉,等裹粽时在小溪里用石头压着泡上一宿,待笋壳软化并有了较大的韧性,就用刷子将正反面轻轻刷洗干净。
糯米要提前从谷仓里拿出来晒晒,放在清水里泡上小半天,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至粉嫩奶白,一捏就碎,此时糯性要好的多,但不宜久泡,以便维持原汁的糯米香和特有的嚼劲,为了不影响口感,陶米水要直至清澈。
红糖水用蔗糖加冰糖共同熬制,比例基本是7:3,蔗糖要用纯正的云南蔗糖,沙黏适中,甜度合适,没有焦糊味更好,主要用于提色提香,冰糖则用来挂渍、提亮并增强口感。
裹笋壳是个技术活,笋壳转折弧度没掌控好就会散架,包粽子前要将笋壳适当修剪整齐,并对折,将对折后的一个侧边折起1-2厘米,防止米粒漏出,折好的笋壳撑开成漏斗状,可在底部放入一颗红枣,盛入准备好的糯米,适当晃一晃,弄平整,“八分实”恰好,无需刻意压紧,要给米粒预留一些膨胀的空间,用拇指将一侧的笋壳折过来,压在米粒上,再将另一侧的笋壳折过来用拇指按住,然后将笋壳尾部折起,用剪刀减去多余的部分,最后从另外的笋壳上撕下几条长条,将粽子紧紧绑住,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粽子就可以下锅了。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冷水浸没过粽身,随着气温的慢慢升高,笋壳的香味也会慢慢渗透到糯米中,武火烧开后,文火再煮两个小时,为了保证粽子一直泡在水里,中途还需添加开水,待粽子的清香缓缓从锅中溢出来时便熟了,此时不用急于出锅,用余温继续焖制一个小时以上,待自然冷却味道更佳,也可放入山泉水中,使其迅速锁住水分,又是另一种口感。
等待美食出炉的时间是最快乐的,糯米混合着笋壳清香的味道,如丝如缕弥漫在厨房的每个角落,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捞起变了颜色的粽子,剥开层层包裹,细嫩的米团上油亮深红的枣子仿佛镶嵌上去的玛瑙,粘上特制的红糖水,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你能分明感受到它的弹性与劲道,口感冰凉浓滑,似在咀嚼历史的深远。甜而不腻,糯香可口,味醇入心,让人回味无穷……
2019-06-012019-06-01
15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