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兰考
铜瓦厢古镇
铜瓦厢那十年
北宋末,徽、钦二帝被掳走后,宋政南渡,东京留守杜充命军士于“滑州”掘开黄河,试图用黄河之水淹金军。金军没有淹着,自次黄河大改道,东京梦华~也就仅存在于梦中了,黄河史~不同于胜利者书写的通史,更不会遵从哪一位人物的意志行事。
明、清时期“治河无策”治水者皆兼顾京杭大运河,违水之性,逆水之势与水争地,1841年,昏蒙的夜色,雨幕无边罩落,江岸边一家客栈的楼上,竹几木床,薄酒残席,一灯如豆,照着一对患难知己在推心夜谈,二人久别重逢,从诗风文义到治国之道,知心的话滔滔不绝……席间,魏源说:他正准备撰写一篇治河专论,文中将自己对黄河淤积形势迁徙规律、治和措施、大河改道的自然趋势等观点,一吐为快……
谈到治河,魏源说如今河道最好能开封以上改道,向东北的张秋、利津入海,若东汉王景治河之道。
林则徐更是眉头紧锁,他刚从钦差大臣两广总督任上被朝廷治罪,发配新疆伊犁赎罪途中。沉吟良久,林则徐拿过来一个包扎严密沉甸甸的包裹,神色郑重地交给魏源(字默深)。
次年,74岁的军机大臣王鼎效法“史鱼尸谏”自缢身亡,力保林则徐,奈何茫茫戈壁流放的林则徐……只能挥泪悲愤怆吟: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
一条河流不仅流过空间,也会穿越时间,这些流过与穿越,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国家的种子和帝国的惆怅,这条大河似乎听到了林大人的悲愤~怆吟~
十余年后,1855年6月河溃决铜瓦厢,自长垣、东明后侵齐河、大清河直奔千里之外的利津铁门关入海,这也正应了林、魏二君当年之预言。
“黄河”是自然界的,地质、土壤、丘陵、寒冬、霖雨和低洼的地面,等等,这些自然界的变化,都影响到黄河的流动,必须长久的总体统计观察,顺从她的本性,运用科学理论、科技手段,才能真正走进她~读懂她~关爱她~
7天前2024-06-16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