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钢城区
“望月思潘”的爱情故事传奇

蟠龙河系大汶河支流,位于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在上游有个美丽而又古老的村庄,名叫下陈村。那里流传着一段蟠龙河、凤凰山与千年古柏的爱情故事,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蟠龙梆子”的发源地。

传说在一千多年前,“下陈村”叫“夏家庄”(夏家庄的夏家墓地在村西的位置,现在还常有人在种田时刨出骸骨),这里住着夏家和潘家两个大户。夏家老爷为人势力,生一女名叫夏凤凰;潘家老爷为人正派,生一子名叫潘龙。二人自幼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并在岭顶栽下小柏树一棵,以见证忠贞不渝的爱情。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夏、潘两家本身就是门当户对,因此两家的长辈便将潘龙和夏凤凰的婚事订了下来。但是,就在两家正高高兴兴准备婚事的时候,潘家老爷遭小人陷害,被全家问刑,潘龙侥幸逃脱并被夏家收留。

潘家落难后,夏家老爷便想毁掉婚约,并把潘龙赶出去。夏凤凰对夏老爷百般劝阻,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因此潘龙被迫离开家乡。临走时,潘龙对夏凤凰说:让夏凤凰等着他,待他为潘家洗白冤屈,衣锦还乡,迎娶夏凤凰。夏凤凰也声称,非潘龙不嫁,并愿意等他回来。

潘龙走后,夏凤凰思潘心切,时常站在他们栽种柏树的地方,眺望远方,盼望潘龙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凤凰天天站在他们共同栽种的柏树前望月思潘,渴望团圆。这时被来夏家拜访的一家官宦子弟看到,宦官子弟被夏凤凰的美貌所吸引,回家后便要父亲帮他提亲。

几天后,宦官子弟果然带彩礼前来提亲,夏老爷见后,极其高兴,并一口应允。可是,夏凤凰听说后死活不愿意,为了恪守她和潘龙之间忠贞的爱情,她跑到栽下的柏树前大哭了一场,在旁边碰石而亡。

就在这时,潘龙在京城为家人平反昭雪,并考取功名衣锦还乡。回乡后,潘龙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夏凤凰,可他看到的却只是一堆土坟。村里的人告诉他夏凤凰是为了恪守他们的爱情碰石而死。潘龙听说后,情绪极度低落,并经常在他们栽种的柏树前和岭前面的河边来回徘徊,最终跳河殉情。

潘龙死后,在河里变幻出了一条蜿蜒盘旋的石龙,形似蟠龙;丘陵变幻成了石凤凰的形状,潘龙和夏凤凰栽种的柏树下显现出很多大石块,将柏树托起5米之高,形似凤凰头。凤凰展翅向南,龙身盘旋周围,龙首凤头相对而视,龙凤呈欲拥抱状。村民见此景尤为惊叹,都以为是潘龙和夏凤凰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上天,这才出此奇景,寓意二人长相厮守。村民把变幻为石龙形似“蟠龙”的河命名为“蟠龙河”(也有人称为“潘龙河”或简写为“盘龙河”);将形似石凤凰的岭命名为“凤凰山”(凤凰山下建有文昌庙,村民年年焚香祷告,期盼子女像潘龙一样考取功名);将夏凤凰站在柏树前天天望月思潘的柏树命名为“望月柏”、“凤冠柏”(有一年陈毅将军来到柏树前,曾称此柏树:好一棵“月中柏”!因此后人常称此树为“月中柏”;也有传言称:古柏是众神中文昌老爷的化身,是点文人才子的。几百年来,无论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无人敢动古柏一枝。据说,谁敢动一枝一叶要遭报应,家人非死即病。)。

明朝初年,夏家庄遭遇大灾,几近绝户。从外地迁来陈氏两兄弟,见此处是块风水宝地,落户夏家庄,在此繁衍生息。数年后,夏家绝后,陈氏兄弟也分住河东西两村,河东的村叫“上陈家庄”;河西的村叫“夏陈家庄”(农村合作化后期才改为“上陈”、“下陈”)。清朝年间,村中的蟠龙梆子戏班曾演出过戏曲“凤凰山”,讲得就是潘龙和夏凤凰的故事。蟠龙梆子也是因此传说而得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靠近蟠龙河边的地里有两块高约一米多的圆石,形状奇特,像一对眼睛,就是“龙眼”。每当夏季河里发大水的时候就能看到石龙头和石龙的上半身,随着洪水的退去又被河沙掩埋。整个凤凰山,形似凤凰展翅,多年来村民一直作为晒晾的宝地,并称村东为“凤山东翅子”,村西为“凤山西翅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工程的修建、村庄的变迁、土地的开发、石龙和石凤被开采净光,当年的景象已经是荡然无存,成为了村里老年人的记忆。但幸运的是“凤凰头”和“望月柏”还在,登上“凤凰头”站在“望月柏”下,环视四周,方圆几十里尽收眼底,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现如今,“望月柏”树冠直径约8米左右,主杆矮而粗高度约有1.8米,树干周长约有2米左右,历史相当久远,据说有近一千年。它是该村唯一的历史遗留古物,也是下陈村历史的见证。

此文曾于2008年发表于《齐鲁晚报》,由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下陈村村民卓计臣、张佃山、韩丰雨、韩克等人整理。

8天前2024-06-16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