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承德
避暑山庄
河北承德三日避暑山庄①避暑山庄博物馆~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
河北承德三日避暑山庄①避暑山庄博物馆~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

丽正门
LiZheng Gate | 麗正門|여정문
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避暑山庄九门之首。初建于康熙年间,重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门南向,上建城堞和阙楼。丽正门门额为乾隆帝御题。“丽正”二字出自《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意思是说:帝王就像日月依附于天、植物依附于地那样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统治天下。

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
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北聚满蒙,南倚汉地,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汇之地。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北巡出塞,为训武八旗,抚驭蒙古,于塞外草原设置木兰围场,作为“秋狝大典”的狩猎场所,“木兰秋狝”遂成清廷祖制家法。为方便皇帝沿途休憩理政,北京与围场之间修建了一系列行宫,避暑山庄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避暑山庄正式营建,景色兼美南北,气候宜人调养,清帝于此款洽外藩,怀柔远人,赐宴同娱,绥安边疆,避暑山庄随之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
避暑山庄的和融淡朴与木兰秋狝的金戈铁马相辅相成,它们既是康乾盛世的缩影,更是华夏一统,化成天下的历史见证,二者一体,缔造了一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传奇!

木兰为满语“哨鹿”之意,即捕鹿,秋狝则为汉语,意为君王秋季出猎,“木兰秋狝”是兼具围捕狩猎、演练骑射、彰显武力的一项大典,亦是当时满汉文化交融的体现。兴隆阿所绘《木兰秋狝图》是反映木兰行围这一内容的历史画卷。

围猎结束后,清帝对随围的各部首领进行大规模的宴请、赏贵、封爵并举行娱乐活动,清廷的“施恩怀柔”得到了边疆各部族的政治认同与军事支持。

避暑山庄是“木兰秋狝”赏赉诸藩的重要场所,也是清中央政府与蒙古各部联络的枢纽。清帝以避暑之名,行谋政之实,通过一系列的接见赏费,降低了政治姿态,巩固了与蒙藏等少数民族高层的关系,避暑山庄在有清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秋狝扈驾 清 · 胤禛
玉帐秋风劲,朱旗霜野开。
千屯瞻凤葆,万骑待龙媒。
犬疾追狐窜,弓鸣逐鹿回。
天颜微一笑,欢动震如雷。
【清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六】

《大猎》雍正
五校雕工劲,三秋野兽肥。
乘时讲武事,大狝振兵威。

避暑山庄是清廷除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帝王的雄图霸业掩映于山水林苑之间,十八世纪中国的众多政治风云尽皆聚汇于此。

避暑山庄也是清帝与后妃及皇室成员共度闲暇时光的地方,清帝在理政之余也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礼佛、阅射、筵宴、听戏、赏月、观瀑、赏荷、泛舟、垂钓、吟诗、作画、抚琴、登高……

大白伞盖佛母具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与力量,是清代皇室的福寿神,深受汉藏两地信众的喜爱和崇奉。
8天前2024-06-04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