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天台
赤城山
赤城飞霞
赤城山,又称烧山,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号称天台山的南门。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有紫云洞、济公院、玉京洞、梁妃塔等景观。

紫云洞位于山腰,俗称下岩。洞顶嵌有“赤城霞”楷书,为明代万历年间题刻。洞内依岩构筑楼屋数间,洞前立有“建文帝度岁处”碑。洞旁又有一小洞,原是敦煌高僧昙猷坐禅的地方。僧慧明于建元年间塑卧佛于此,称“卧佛岩”。

赤城山中层为济公院,分东西两院。济公东院建于1996年,依山而筑,两层四开间,高14.5米,建筑面积410平米。山门内为门厅,柱上有联:“上上弯弯弯上山门朝活佛,来来往往往来世路度凡人。”入山门,可见“台岳南门”匾额。济公堂坐北朝南,四开间,堂门有联:“葫塘洗月、绿树婆娑、清夜钟声连广宇;石窟迎曦、红霞灿烂、吉晨仪礼祭高僧。”堂内的济公坐像以明代画像为蓝本,香樟木雕成,纯金妆贴。四柱挂有两副对联,其一:“夺利争名,冠冕堂皇能几回;霸权欺世,乔装美善不多时。”其二:“做人正直无私,若走歪门邪道求我何用;行事方圆有度,能否绳矩循规看你所为。”济公堂后方为白云洞,内供济公佯狂度世的百态像。白云洞东西两首,建有双联亭,左为“永宁亭”,以济公出生地命名,寓永远安宁之义;右为“心远亭”,以济公法名命名,含心胸高远之意。

济公西院建于1987年,由破袈裟、破帽、破鞋、破扇、酒葫芦等一系列象形小品组成,并以游廊相接,构思奇特,妙趣横生。前门袈裟台酷似破袈裟,主院八盖阁隐喻济公帽,后门只履门形如破芒鞋,分别象征济公的僧衣、僧帽、僧鞋。西院由天台籍建筑学家齐康院士设计,1993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筑。院内有二处奇水,左为“凤沼”,水从洞顶滴下,旱天滴水不绝,雨天反而无水;右为“龙池”,水自地下流出,终年不绝。济公西院上方为悟月楼,为济公悟道之处。

赤城山上层为玉京洞,岩上刻有“玉京”二字。玉京洞是道教南宋十大洞天之一的第六洞天,俗名上岩,相传是元始天尊玄都说法之地。赤城山山体由水平的中生代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因断层抬升形成此洞,冬暖夏凉。传说西汉时茅盈、三国时葛玄、晋任城魏夫人在此炼丹。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建赤城观,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朝廷遣使投金龙玉简赐沉香斗真钟馨和御书。现玉京洞以奉祀三清、葛玄、和魏夫人为主。

“赤城栖霞”是天台山“八大景”之一。赤城山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晴天的早晚时分,红日高照,霞光会在山顶的梁妃塔处停留,形成满山紫气氤氲,霞光万道。尤其春分时节,太阳升起时最为壮观。赤城栖霞属于霞景中的霞光,是阳光在云雾中射出的色彩缤纷的光芒。

梁妃塔高耸赤城山顶,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塔高29.7米,每面宽6.5米,门宽1.5米,高3.2米,为四面七层的砖泥混合结构。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有拱门供奉佛像,檐下又有斗拱,属于密檐式塔。此塔是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岳阳郡王萧詧的妃子曹氏为飞霞寺高僧定光所建,初建时原有三塔。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被毁,咸通六年(865年),僧宗立劝募修复其中一座。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国韶禅师重修此塔,从旧塔中取出舍利子49颗,21颗安放他寺,28颗仍埋塔下。现存塔为1947年兴慈法师携上海居士重新翻造。

梁妃塔旁原有飞霞寺,一代高僧定光禅师曾居此寺。梁亡寺废,定光辗转至金地岭头结庵清修。陈太建七年秋(575年),智者大师率徒入天台山,遇定光招手示谶,“此处金地,吾已居之。北山银地,汝宜居焉”“汝当居此,汝当终此”。智者大师遂在佛陇银地建成修禅寺。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智者大师圆寂后一年,晋王杨广按照智者大师的遗愿,在五峰山麓依图造寺,以山定名为“天台寺”。至隋大业元年(605年),据大师生前示诫“寺若成,国即清”,敕名国清寺。
5天前2024-06-18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