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五台
佛光寺
千年一叹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面阔7间,进深8架椽(4间),单檐庑殿顶。东大殿是中国仅存的 3.5座唐代木构之一,既是中国现存唐构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现存唯一殿堂式庑殿顶唐构,殿内还存有 35尊唐代彩塑,2幅唐代壁画及数幅唐人题字。
【大唐雄风】
1 出檐深远
佛光寺东大殿,出檐达到3.96米,在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数一数二。
斗拱雄壮
2 斗拱柱高比约为 1:2,典型唐代大型建筑的斗拱柱高比,
斗拱材高31厘米,材宽20.5厘米,用材超过后来北宋《营造法式》所规定的“一等材”。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斗拱,唯有福州华林寺大殿、义县奉国寺大雄殿等等少数几座五代、辽代古建筑能与之比拟。
东大殿虽是晚唐重建,从檐柱的斗拱,特别是转角铺作,依旧能让人体会到大唐建筑雄健的气魄。
3 不施普柏枋,栏额不出头从现存的建筑和壁画,唐代建筑不施普柏枋,栏额不出头
4 丰满的莲瓣形柱础
正如唐朝偏爱丰满的体态,东大殿檐柱柱础丰满的高浮雕莲瓣纹是典型的唐代柱础风格。
5 小方格平闇
东大殿的小方格平闇(或平基),是我国现存唯一唐代殿堂式建筑平闇实例。
6 不施侏儒柱(蜀柱)的大叉手
梁思成先生在介绍唐代建筑构架特征时,曾提到“佛光寺大殿平梁之上不立侏儒柱以承脊檩,而以两又手相抵,如人字形科棋。宋辽实物皆有侏儒柱而辅以叉手明清以后则仅有侏儒柱而无叉手。”
7 殿堂式架构
唐宋古建筑中,把使用斗拱的抬梁式建筑分为”殿堂作“和”厅堂作“。
所谓“殿堂作”,即檐柱和金柱的等高(内外柱等高),内外皆通过斗拱与梁枋组合,架起平闇,再支撑起大屋顶。这种做法通常用于皇宫、寺庙等最高等级的建筑上。
'厅堂作”则不同,内外柱不等高,金柱(内柱)随着梁架举势升高,,一般内柱不用斗拱铺作。通常厅堂作建筑也不设平闇
现存“经典殿阁造”,除东大殿外,还有辽代观音阁、释迦塔、北汉镇国寺万佛殿等少数几座(另营造法式殿堂也是)。其典型特征是内外柱同高、有完整的铺作层、明草两套梁袱系统。明系统又有明月梁和平棋枋双层露明结构。
现存唐代以后的殿阁,大部分都是简化殿阁,其特点是金柱比檐柱加高一两足材,金柱头上的铺作简化变小,取消明袱和平棋枋、只有草袱。#佛光寺 #山西古建之美
8天前2024-06-18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