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鹿邑
明道宫
河南鹿邑的明道宫,承载着千年的道教文化和老子智慧的印记
河南鹿邑的明道宫,承载着千年的道教文化和老子智慧的印记。这座古老的宫殿,不仅是老子传道授业的圣地,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与信仰的交汇点。

明道宫,其名蕴含深意,象征着真理与智慧的彰显。自汉代起,当地民众便怀着对老子的崇敬之情,在县城东北隅筑起这座宫殿,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宫殿之上,宋真宗御笔亲书的“明道宫”匾额,更是彰显了其崇高的地位。

宫殿内,升仙台、迎禧殿等建筑错落有致,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其中,升仙台作为核心景点,更是有着传奇的色彩。据说,老子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飞升,留下了这座千古名胜。因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升仙台又被称为“老君台”,成为了道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升仙台高耸入云,大砖构筑的台身充满了古朴的气息。33级青石台阶象征着老子升33层青天的传说,而正殿内的13棵桧柏青翠葱郁,与百鸟飞鸣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台下湖水萦洄,波光烟霭,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在升仙台上,一根高八尺的铁柱矗立其中,民间相传为老子的“赶山鞭”。然而,这其实是唐代“柱下史”之柱的遗迹。老子曾任周朝史官,倚柱记事,后人建庙时便立此铁柱以纪念。这根铁柱见证了老子与明道宫的深厚渊源,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明道宫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1938年,侵华日军曾对升仙台进行炮击,意图将其炸平。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共发射的13发炮弹竟无一发爆炸。这一奇迹般的事件不仅保存了升仙台的完整,更成为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证和这段历史的见证。

多年后,炮手梅川太郎怀着忏悔之心再次来到鹿邑,在升仙台右侧立下“谢罪碑”,向中国人民忏悔请罪并请求原谅。这一举动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历史的反思。如今,“谢罪碑”已改称“和平碑”,成为明道宫新的文化标志和历史记忆。

明道宫不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信仰传承,也承载着我们对老子智慧和道教文化的敬仰与追求。在明道宫中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老子对话,感受那份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
7天前2024-06-19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