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正定
隆兴寺
大悲阁宋代壁塑永远地消失了
正定隆兴寺是北宋赵匡胤敕建的一座佛教名刹,其中轴线上的几座主要殿阁内都曾饰有壁塑。
大悲阁“殿内东墙悬山一座,玲珑庄严”,“殿内西墙悬山一座,玲珑庄严”,“东千佛洞五彩佛一千尊,各高一尺”,“西千佛洞五彩佛一千尊,各高一尺”。寺志所记的悬山和千佛洞均系壁塑,这些绚丽的殿壁装饰集中体现了宋初壁塑艺术的最高水平。但是大觉六师殿的四座五彩悬山于民国初年随着大殿的坍塌而踪影皆无,大悲阁的壁塑也在1944年楼阁重修时毁坏殆尽,只有摩尼殿内槽背壁的五彩悬山幸存至今。但值得庆幸的是,20世纪20-30年代及40年代初,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和我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以及正定城内的一家照相馆相继拍下了大悲阁壁塑的精华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方使我们有机会通过图片欣赏到当年大悲阁壁塑那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雕塑技艺。
梁思成等摄、林洙编的《中国古建筑图典》第一卷中记:“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现已坍塌,阁内东、西、北三面壁上都有精美的
辟朔壁塑,郁是术代原物。都旦实代物”但关千甘目体朔制具具体塑
时间,梁思成先生在《正定调查纪略》中谈到:“许地山先生说燕大诸君在北壁还发现了元 四年的题字。”东、西两壁虽未发现题记,但人物造型、服饰唐风犹存,阁、塔均具宋代建筑特点。再根据大悲阁落成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分析,其具体塑制时间应在北宋开宝八年(975年)至元四年(1098年)之间。
梁思成先生认为,大悲阁壁塑在美术史上虽不及唐杨惠之壁塑,但“宋塑壁遗物以正定龙兴寺为重要”。他还专门从古建筑学角度对壁塑中的建筑物进行了分析:“在塑壁上,有浮雕的建筑物雏型。其中有重层的阁,简直可以说是慈氏阁和藏殿的模型;有重层的八角阁,是后世所少见。在这两个小模型里下层墙壁都是在柱间用抹灰墙,而不用砖砌,是研究宋代建筑者所应该特别注意的。更有三层多宝塔,不单是很有趣味,并且是饶有历史价值的。”同时,他对这些壁塑的命运倍感担忧:“这些塑壁的前途的确是我们不宜忽略的一件要事。”遗憾的是,梁先生的担心最终变成了事实,1944年大悲阁落架重修时,未对这一堂不可多得的壁塑进行保护,致使其毁坏无遗。#北宋#
7天前2024-06-19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