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国家图书馆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是国家典籍博物馆。以下是关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详细介绍:

1. 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8月27日正式开馆。1928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2. 馆藏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其中,“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善本的四大专藏为世界瞩目。此外,馆内还收藏了大量的中文文献、外文文献、古籍善本等。

3. 建筑特色: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四位。其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4. 服务内容: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多种服务,包括图书借阅、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等。此外,馆内还设有多个阅览室、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5. 社会教育:中国国家图书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展览、培训等,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6. 数字化建设:中国国家图书馆注重数字化建设,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服务,方便读者远程访问和利用。

7. 国际交流:中国国家图书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对于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7天前2024-06-20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