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北京
前门西河沿社区
北京东城崇文门西河沿街①(中国青年杂志社)
北京东城崇文门西河沿街①(中国青年杂志社)→北京前门步行街②→北京东城粮食店街③→北京东城大江胡同④(台湾会馆)→北京东城地铁朝阳门站⑤《凤舞朝阳》《京东粮道》→北京东城南竹竿胡同⑥食畅江南

北京东城崇文门西河沿街①(中国青年杂志社)
崇文门西河沿街全长790米,宽约5.5米,东西弓形走向,西至前门东路,东至西打磨厂街。因位于原来崇文门西护城河南而得名,明清时名西河沿。此地明代时无人居住,清末以后护城河南岸渐有住户。1949年后环境得到治理。1963年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修建了全国第一条地铁。1978年北侧盖起了多幢高层住宅楼。现中国青年杂志社,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位于此街。

接♧河北承德三日避暑山庄②避暑山庄博物馆~挂屏展
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为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法式,源于道教文化“仙人所居太液池中三仙山,曰蓬菜、曰瀛洲,曰方丈”。
秦汉以来,帝王为祈盼长寿成仙的愿望,在皇家园林建造中多采用“一池三山”手法,即利用开阔的水面比拟太液池,水中辟出三个洲岛或陆地建亭营樹,载植花木,以作三仙山。这一传统立意,在避暑山庄肇建之初即得以实践。在山庄广袤水面中分置三岛:月色江声、环碧、如意洲。康熙皇帝你其三岛“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

隐闸蓄水 营榭构景
在下湖和银湖之间,有一座八孔水闸,将湖水分割成内湖与外湖。外湖为后开之湖,地势较低。为保持内湖的水位,中间用水闸加以控制。闸顶覆以石梁,梁上飞架水榭三座,中间一座呈矩形,其他两座为方形,均为重檐建筑。当年榭之南北各有宝坊一座。康熙帝为榭题名为“水心榭”。临榭小憩,两侧银涛万顷,浩淼溟蒙。清风习习,荷香阵阵。虽是盛夏,也令人周身振爽。乾隆皇帝在诗中写道;
堤界内外湖,内高外即低。
澄照翻漪影,左右无不宜。

避暑山庄除远近借实,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借虚”手法上也运用娴熟。典型的如:
凭水借影 镜水云岑、云容水态、双湖夹镜、水流云在……
借鸣绘声 风泉清听、莺啭乔木、暖流喧波、万壑松风……熏香借风 香远益清、曲水荷香、冷香亭、梨花伴月……
所向借宜 瞩朝霞、吟红、霞标、西岭晨霞……
遐想借虛 烟波致爽、云帆月舫、濠濮间想、月色江声……

园说楼亭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建筑的时空观表现尤为突出'曲折起伏、虚实掩映、上下穿插、内外渗透、天人交融、时空浑涵。其中:斋、堂、楼、阁、亭、廊、台、榭均是构成园林景
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园林充满人文色彩的主要表现形式。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有曾做定义。


古者之堂,自半己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释文)
古代的堂,是指建筑室内前面一半,户槅虚敞的空间部分。所谓“堂”,就是“当”的意思。是说房屋居轴线之中,南向而纳阳日,以取其堂堂高显之义。


《释名》云:房者,防也。防密内外以为寝阔也。
[释文]
《释名》说:“房”有“防”的意思。即空间隐奥以分别内外,以为卧室者。


门上起楼,像城堞有楼以壮观也。
[释文]
在门头上施数重砖砌成枋形,上覆屋而高出墙垣:耸然兀立如楼者,例如城门,力显壮观,上面筑楼。


斋较堂,雅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 故式不宜敞显。
[释文]
斋与堂的不同处,在于聚精气而敛心神,有使人肃然起敬之义。因而是修心养性隐密的地方,所以建筑不宜宏敞,环境要静僻清幽,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释文]
临时寄居之所,叫做“馆”,可以通到另外居处的房舍也叫馆。现在的书房也叫“馆”的,旅舍则称做“假馆”。


古云,自半己后实为室。《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㛹娟以窈窕。”指“曲室”也。
[释文]
古人以房屋内后半部,相对封闭住人的空间称做室。《尚书》上有“壤室”。《左传》上有“窟室”。《文选》所载:“旋室㛹娟以窈窕”,是指曲折回环而深邃的“曲室”。


《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陕而修应为“楼”。言实缩虚开,诸孔慢慢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释文]
《说文》解释:屋上架屋为“楼”。《尔
源》解释:建高台之上获而长面的房舍为“楼”,是从建筑的窗扇都打开,孔洞整齐排列的形象而言,结构形式,就如在堂上面加高一层。


阁者,四阿开四牗。汉有都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释文]
阁,是四坡顶四面墙上开窗的建筑。汉代有萧何造的麒麟阁,唐时有太宣造的凌烟阁等,都是这种形式。


《释名》云:“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园林之台,或摄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融者,俱为台。
[释文]
《释名》说所谓“台”,就是支持的意思。是
说用土筑成坚固而高的方台,能保持自身的
牢固和支持台上的负荷。园林中的台,或用石
叠得很高而顶上是平的,或构木架上面铺平
板无屋的, 或者楼阁前面走出一步宽度,三面
开敞的,都叫做“台”。


《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释文]
《释名》说亭,就是停止的意思,所以是供人停留休息观景的建筑。唐代司空图的山庄中有亭名“休休”,可能就能本着这个意思。亭的型式很多,如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可按景境的意象需要设计,随意选用,只要有平面图,就可以大体上表示出来。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严整的宫殿设计
宫殿区集中于避暑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勤政殿四大组建筑。正宫是皇帝日常起居、临朝理政的地方;松鹤斋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万壑松风是皇帝的书房,幼年的乾隆皇帝曾被抚育于此,祖父康熙帝在批阅奏章和接见近臣时常让小弘历陪侍左右,为感戴祖父思德,乾隆即位后将大殿复题“继恩堂”;勤政殿是节庆时皇帝赐宴与观戏的所在,清宫三大戏楼之一——清音阁即坐于其间。宫殿区的建筑严格遵循皇家的政治仪典、起居规制。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配于两侧,结构分明,均衡对称。单组建筑各成院落,层层递进,纵深延展,呈现出皇家建筑庄严肃穆的整体风格。(现谨以业已消逝的勤政殿组群为例)

勤政殿
勤政殿位于福寿阁之北,是这组建筑的主殿,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景。面阔五楹,进深两楹,卷棚歇山,前后出廊,廊与后殿卷阿胜境相通,殿内面南悬“正大光明”匾,面北悬“高明博厚”匾,是皇帝接见群臣、发布政令的地方,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楹, 是内务府、军机处官员值班之所。为与北京的几处勤政殿相区别,特刻制了“避暑山庄勤政殿宝”印玺。
勤政殿御制诗
“乾隆三十六景”第二景御制诗:《勤政殿》
诗序:离宫视事之所,颜以“勤政”,皇祖、皇考旧章也。山庄前殿亦以是名之。

《勤政殿》
漫施藻棁长阶莎,
具足云山四面罗
不息自强励勤政,
永钦家法咏卷阿

卷阿胜境
卷阿胜境位于勤政殿之北,临湖,面阔五楹,北有抱厦三间。“卷阿”(quánē)典出《诗经·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卷阿”即卷曲,“飘风”即回风。《诗经》云:“兴者,喻王当屈体以待贤者,贤者则猥来就之,如飘风之入曲阿然。其来也,为长养民”。乾隆皇帝御题“卷阿胜境”,意蕴深远。门楹御题联:“文固俯川原千载游歌地胜:豳风咨稼穑三秋图画天开”。后檐面北题额“云牖松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74岁的乾隆皇帝喜得玄孙,五代同堂,于此殿题写了“五福五代堂”匾额
7天前2024-06-03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